爱肝护肝,你我同行

前天,3月18日,是我国第21个“全国爱肝日”,我收看了北京卫视养生堂为此举办的“特别节目”。“全国爱肝日”,是在我国乙肝、丙肝、酒精肝等肝炎、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人民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情景下,为集中各种社会力量,发动群众,广泛开展预防肝炎、肝病科普知识宣传,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而设立的。“全国爱肝日”时间定在每年的3月18日,并选定一个宣传主题。2004年第一个“全国爱肝日”的主题是“肝胆相照,爱心永恒”;今年(2024)的主题是“早防早筛,远离肝硬化”。在世界范围,也有一个“世界肝炎日”。 第一个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于2004年10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其主题是“与你同行”,主要目的是向公众、医务界、政府人员宣传有关丙型肝炎的预防、筛查和治疗知识。“世界肝炎日”为7月28日;这一天,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是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的发现者。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解毒、代谢、储存等多种功能,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我国的中医学也认为肝能疏泄气血,又主藏血;其特点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早在先秦时期,《黄帝内经》就把“养肝”作为春季养生的重点;其他季节的养生重点,分别是: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养肝”为什么是春季养生的重点?这与中国的“五行”学说有关,与春天的气候有关,也与中医理论对肝的认知有关。
“五行”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所谓“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早在战国时代,“五行”学说就已经流行,并出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相生,即相互滋生或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克,即互相排斥或抑制,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等。学者认为,中医学正是运用“五行”学说,构建了以“五脏”(心、肝、脾、肺、肾)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并将它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味”(酸、苦、甘、辛、咸)等相联系,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见附图)。中医学通过“五行”学说来解释五脏的生理特点,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此来阐述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根据“五行”学说,中医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现在是春天,养生重点就是养护肝脏,即“春养肝”。
春天在五行中属木,对应人体五脏,肝也属木。中医认为,春季肝气旺盛,养肝能调节人体脏腑机能,使肝气顺达,阳气生发,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养肝、护肝方法,有医生建议:1.注意起居,早睡早起,不熬夜;
爱肝护肝,人人有责;爱干护肝,你我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