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秋景

几天前(3月14日),我去了一次小雁塔园区。当我走进小雁塔西门,放眼看去,只见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真的是春回大地、春到人间了(见附图1.3)!但当我走到园区东侧,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片片黄叶,撒满草地,又像是深秋季节(见附图2)!
什么树春天还落叶?走近一看,原来是法桐树!法桐树为什么春天还落叶?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法桐,是法国梧桐的简称。据介绍,法桐,原产于中亚,名叫悬铃木。后来传
入欧洲,又于19世纪末,被引入中国上海,主要由旅居于我国的法国人作为行道树种植在租界内,栽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一带)。因为它的叶子与中国梧桐树的叶子相似,又是法国人引进的,所以就把它称为“法国梧桐”。有报道说,1928年,为迎接1925年逝世的孙中山奉安大典(即葬礼),时任南京特别市市长的刘纪文主持修建了一条从下关码头至中山陵的迎榇(音chen四声,即棺材)大道,在中山南路等沿途栽种了2万棵法国梧桐,特别是从中山门到陵园的大路两侧,一共种了1034株法国梧桐,成就了今天南京中山路等街道绿荫蔽日、连绵不断的梧桐盛景,为南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其实,在上海、南京两地种植悬铃木以前,有学者说,在公元401年,印度高僧鸠摩罗什到中国传播佛教时,携带过这种树苗,种植于今天西安市下辖的鄠邑区草堂寺。现在还活着的有3棵,树干很粗,得有4人才能合抱。这是我国最早引种的悬铃木。现在西安市区栽种的悬铃木(即法国梧桐)是从上海引进的。
法国梧桐的树叶,一般在11月中旬开始枯黄,但几乎不落叶;即使冬天下了大雪,白雪落在变成了黄色的法桐叶子上,法桐叶子依旧不落!有人分析,法桐叶子在树枝上的这种顽强程度,并非因为它们在南方的温暖湿润气候里养成的习惯,也不是他们不畏寒,而是因为法桐从树根到树干、树枝,再到树叶所具有的稳固坚韧的基因使然,不到万不得已,树叶绝不撒手落地;早已变成褐黄色的叶子,在冬天的风雪里咔咔作响,除了极少数直接被击中的会掉落以外,大多数还一直都在树上。待到第二年春风骤起的时候,在新生叶子已经开始在枝头孕育芽孢的时候,它们才算完成了自己一年的轮回,在春风催促下,安然落地。有人观察,不是一场春风就吹落了所有的法桐叶子,而是需要几次的风吹雨打才能掉光。春风吹落了去年的叶子,也催生了新长的嫩叶!
据园林专家说,春天还在落叶的乔木,除了法桐外,还有银杏、槐树等。银杏、槐树的叶子小,不太引人注意;而法桐的叶子大,所以受到关注。
有鉴于法桐树不是法国的梧桐树,因此,国内有些人建议把法桐改称为原先的名称,即悬铃木(或叫悬铃树)。悬铃木是我国近代植物学家钟观光(1868-1940)确定的译名,据说是源于这种树的果实像铃铛一样悬挂在树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