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2024-01-30 05:31:46)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一个成语,出自东汉人应劭的《风俗通义》。意思是说:城门着火了,人们用护城河中的水灭火;火灭了,护城河里的水干了,河里的鱼却因没有赖以生存的水而死了。后人用这个成语,比喻他人的不幸,给无辜的人也带来不幸。

有学者说,东汉人应劭在《风俗通义》写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8个字,系来源于秦朝人吕不韦的《吕氏春秋. 必己》中的一个“竭池求珠”的故事:“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即护城河)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意思是说:春秋时期宋国的司马桓魋(音tuí),有颗宝珠,他犯了罪逃亡在外。宋景公派人问他,珠宝藏在什么地方?他说:扔进护城河里去了。于是,便排干了护城河里的水,宝珠没有找到,而护城河里的鱼却受连累都干涸死了。后人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概括成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成语。

除了来源于《吕氏春秋》中“竭池求珠”的故事外,还有一古老传说,也讲因城门失火而殃及无辜:“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意思说:池仲鱼,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住在宋国的城门旁边。一天,城门失火,火势蔓延到池家,池仲鱼被烧死。这个传说,没有“殃及池鱼”,而是连累到住在城门旁边的无辜池仲鱼。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事也不少。对于我们老年群体来说,容易“失火”的地方,不在“城门”,而在你身上,看你是不是“害病”、“害怎样的病”。

人生在世,少不了害点病,尤其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害了病,自己受罪,家人受累,这是人们的共识。我亲眼看到,有些家庭,一人住院,全家人都忙忙得团团转的现象。有鉴于此,我多么希望不要害病,或者少害病;如果寿数到了,就来一个“无疾而终”,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这可能是(或者说肯定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但还想 “奢想”一次,“妄想”一番!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武平客家船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