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应该怎样吃?

老年人应该这样吃?这是一个古今中外都很关注的问题。在我们国家,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民间就有“人到七十不忌口”的说法。这种说法,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基本被大众所认可。但当下,就不一定被大家所接受了。那么,现在的老年人应该怎样吃?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针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平衡膳食“八准则”基础上,提出了四条核心推荐。其中的第一条是这样写的:食物品种丰富,动物性食物充足,常吃大豆制品。建议摄入的主要食物种类:谷类、
薯类、杂豆类 、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坚果;各餐都应有一定量的动物性食物,食用畜禽肉时,尽量选择瘦肉,少选肥肉;鱼40~50g/d、畜禽肉40~50g/d。看完上述“推荐”后,我认为有2处特别值得我们关注:1. 规定“动物性食物充足”。这就公开明确反对老年人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主张;2.“尽量选择瘦肉,少选肥肉。”这也公开明确告诉我们,肥肉可以吃,只是数量比瘦肉要少。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两点,不是小道消息,而是来自于由国家卫健委授权、由中国营养学会专家组制定并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本《指南》,1989年首次发布,并于1997 、2007 、2016 、2022,先后进行4次修订。上面介绍的内容是2022年修订后的最新版本。
老年人能不能吃肥肉,这是多年来在老年饮食问题上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在讨论能不能吃肥肉的同时,也讨论能不能吃猪油。大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不管书刊、报纸,或者电视、广播,几乎异口同声说,肥肉以及用肥肉炼制的猪油、牛油、羊油,都含有许多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是“三高”的罪魁祸首,是人类健康的杀手。于是,吃肉吃瘦肉,炒菜用植物油,成了城市人民的的首选。肥肉受到“冷落”,猪油也受到“排挤”。一时间,把吃肥肉、吃猪油,与肥胖、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同起来,继“谈癌色变”之后,又对五花肉、猪大油产生恐惧。吃素之风,悄然兴起;有的人害怕到不吃炒菜,只吃水煮菜!
2018年2月,英国《每日邮报》发文说,猪油虽然含有40%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但含有60%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还是油酸。这是心脏健康必须的脂肪酸,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有关。猪油还是维生素D最丰富的来源之一,仅次于鱼肝油。这一消息,在世界引起轰动,在我们国家,也引起了不小反响,有人开始重新评估猪油和肥肉对人的健康究竟有益还是有害。
近几年,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地方的三甲医院的营养师都说:老年人适当地吃炖烂后的五花肉和后腿肘子,不但无害,还而且还能降血脂、降血压。鞍山市医院的陆小河医师甚至说:炖烂后的肥肉里,还有一定的卵磷脂,有助于维生素吸收;所含的无脂蛋白,能有效防止冠心病。医学界的一些言论,也可能促成《膳食指南》允许吃些肥肉的原因吧。
我喜欢吃肉,一直在吃炖烂后的五花肉和猪后腿肘子,但都不会多吃。几十年下来,适当吃些肥肉,没有让我罹患“三高”,证明《膳食指南》的建议,可信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