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把“杏”与“银杏”相混淆

(2023-12-06 06:23:25)


“杏”与“银杏”,是两个不同科、不同属的树种。前者为蔷薇科李属;后者为银杏科银杏属。小雁塔园区分别栽有“杏”和“银杏”。它们俩在树形、叶片、花色、花期、果实等方面,都迥然不同。但遗憾的是,几天前,我在网上看到一篇2022711日发表的署名文章《你知道杏坛杏林吗?》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 。公元前522年 ,孔子三十而立, 创办平民教育 ,收徒讲学 。一天,孔子带一群少年垒土筑坛 ,移一颗银杏树栽在坛边说:“银杏多果,象征弟子满天下 ;树干挺拔直立 ,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正直的品格 ;果仁可食用 ,又可入药治病 ,象征弟子学成后可利于社稷民生 。这个讲坛就取名杏坛吧 。”读完这段文字后,作者明显地把“杏”与“银杏”相混淆了。孔子是春秋时期人(公元前551-公元前479);“银杏”是外来树种,大约在西晋时期(265-317),才通过丝绸之路逐渐传入中国。孔子在世时,绝对还没有“银杏”,怎么能在山东曲阜栽种“银杏”呢?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说了一通为什么要栽种“银杏”的原因。“银杏”刚由西域传入我国时,它不叫“银杏”,叫它为“鸭脚”;到了宋朝以后,才有“银杏”的名字。

孔子栽种的是什么树呢? 是“杏树”。“杏”是中国古老的花木,在孔子生活年代,齐鲁地区就已经有了“杏树”。据学者查证,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宰相管仲的著作《管子》,就记载有论述“杏树”的文字。孔子的故乡鲁国,与齐国毗邻;齐国有“杏”,鲁国也应该有“杏”。由此可推断,孔子栽种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杏”,不是外来树种“银杏”。

孔子在世时讲学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已无法考证了。现在的“杏坛”,是由孔子45代孙孔道辅于北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所建。《曲阜县志》记载:根据《庄子. 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环植以杏”的“杏”,是什么“杏”?明朝的郭正域在一首《谒圣庙恭记》中写道:“坛上杏花红,林前洙水黑。”孔子的68世孙孔继汾在一首《题杏坛》诗写道:“鲁城遗迹已成空,点瑟回琴想象中。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这两首诗证明,曲阜“杏坛”,栽种的是“杏”。

在网上发现的、类似把“杏”说成是“银杏”这样张冠李戴现象,时有所见。这也难怪,网上的文章又没有专人把关审核,难免鱼目混珠,出现这样那样的谬误。这提醒我们,在阅读网上一些文章时,要多加注意,不能盲目跟着人云亦云。

不要把“杏”与“银杏”相混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