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才女李清照

(2023-12-01 06:56:42)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中知名度最高的,恐怕非李清照莫属。这是因为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中,选有李清照的作品(如《夏日绝句》、《如梦令. 常记溪旁日暮》、《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只要上过中学的,都会知道李清照这个女作家。

李清照,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生于今天的山东济南市章丘区。她小时候家境极好,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东坡的学生,家里藏书很多;母亲也出自书香门第,有文学修养。李清照从小就受到家学熏陶,聪慧颖悟,才华过人。6岁,随父亲在汴京(今开封)生活、学习,学写诗、学写词。16岁时,写了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一首借宿酒醒后问花的描写,轰动京城,得到众多文士的击掌叫好。17岁时又写了二首《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李清照在诗中总结了安史之乱前后兴衰的历史教训,告诫宋朝统治者要励精图治,免蹈覆辙。一个初涉世事的女子,能对国家社稷的安危,表现出如此关注,令世人刮目。李清照的诗词才华,早早就受到社会看好。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成婚。新婚后的李清照,开始有了描写相思的词作(太学生只能初一、十五回家)。一首脍炙人口的《一剪梅》,就是李清照因思念赵明诚而写的:“红藕香残玉簟(音dian 竹席)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27年,金人入侵中原,李清照夫妇南逃青州,小两口不再有安逸生活。1129年,赵明诚得病逝世,年仅45岁。这给李清照带来无比悲痛。从此,李清照只能形单影只,跟随撤退人群,逃往江西,又折回浙江,随身携带的金石文物,丢失殆尽。在孤苦无助中,只好接受张汝舟的追求,与其再婚。结果遭受家暴,愤然与他离婚。按宋朝法律,女子起诉与丈夫离婚,要坐牢二年。李清照也不例外。后经朋友相助,只在监狱待9天。李清照虽然经受种种磨难,但她生活并未消沉,仍然写诗写词,把眼光投入国家大事。绍兴五年(1135),她写了一篇有名的《武陵春. 春晚》,感叹辗转飘泊、无家可归的悲愤往事,表达国破家亡的酸楚生活。《武陵春. 春晚》写道:“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155年,李清照逝世。享年71岁。

李清照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千年了,但人们还记住她,还背诵着她写下的名句。这原因很多。我看到一位学者分析说,李清照的词,大多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都是当时的白话文,再加上描写细腻,所以读来感人。李清照在现代学者撰写的《中国文学史》中,对她的作品,都给了很高评价。元代学者陶宗仪说:“易安居士李氏,才高厚博,近代鲜见”。

才女李清照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才女蔡琰
后一篇:什么是龘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