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微胖更长寿

“高龄老人微胖更长寿”,是2023年9月18日出版的西安《华商报》第二版一篇报道的标题。在此以前,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介绍2021年《流行病学年鉴》杂志发表的一项科学研究成果的报道:年轻时能维持正常体重,年老时体重微胖的人,死亡率更低。我还曾看到过一篇报道说,欧洲一科学研究团队,以数万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人的寿命与健康,呈U字形相关性:步入老年如果体重偏轻,死亡率增加 10%;如果身体超重,死亡率也会增加8%;如果 BMI稳定在25左右,即微胖,则寿命更长。
9月18日西安《华商报》报道了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施小明在16-17召开的“第14届亚洲营养大会”上发布《中国高龄老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指南》时说,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态势,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中出现的机体退行性变化,导致低体重现象,从而增加高龄老人多种慢性疾病及死亡率风险。因此制定我国高龄老人的BMI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标准非常必要。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首席专家赵文华介绍,现行相关BMI标准指南,主要适用于儿童和成年人,不适用于高龄老人。建议能自主进食,且BMI在适宜范围的高龄老人,坚持食物多样性,减少不必 要的食物限制;同时保持规律的身体活动。
高龄老人的BMI适用范围是多少?怎样才算微胖?中国疾控中心认为,高龄老人的BMI适用范围为22至26.9(普通成年人为18至24).高龄老人的BMI保持在适用范围(22-26.9),就属于微胖。
中国疾控中心组织的科研团队,对27000名80岁及以上老年人经过1998-2019整整20年的追踪调查研究认为,并非越瘦的老人寿命长,而是那些看起来有些肥胖的老年人,活得更健康、更长寿。研究团队认为,身体代谢需要脂肪,适量脂肪是身体代谢必备的能源物质。年龄大了,牙也不好,消化能力差,想胖也不一定能胖起来。如果吃得太少,有意节食,就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导致身体器官受损。
提倡微胖,也要防范BMI超过适用范围。肥胖不好,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全球十大慢性病之一。肥胖会导致“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会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还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如脂肪肝、胆囊炎等)。
多年来,我受“千金难买老来瘦”传统观念的影响,希望不要胖。2018年5月以前,我的体重,一直保持在63公斤左右。按照身高减105为标准体重的“定律”,我的身高168厘米,体重63公斤,168-105=63,属于标准体重;体质指数(BMI)为22,也在适宜范围。2018年6月以后,因为膝关节受伤,在家静养3个月,光吃不运动,体重猛增3公斤;有了肚腩,过去的裤子,大多穿不上;体质指数也从22上升为23.4,差0.6就到了极限24,因此就有了减肥的急迫感。几年来,在坚持运动的同时,注意控制饮食,即少吃主食、少吃动物脂肪。这样,体重终于稳定在65-66斤之间,没有再胖,但也没法再降下来。当站在穿衣镜前看到突起的肚子时,总有一点危机感,担心胖了容易引发疾病。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官方宣布80岁及以上老人
的BMI,适宜范围放宽到22-26.9。这是一则令人鼓舞的消息!从此,我在胖瘦问题上,不必再纠结,再自找烦恼;想吃就吃,不要限制这,限制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