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李满天下

(2023-09-13 06:10:30)


 

昨天(912日),我在博文里谈了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个谚语。遗憾的是,在写作中,我忘了把谚语的意思稍加解释。现在就在这里补述如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树和李树都不会说话,但它们开的花很美,结的果很甜,所以很多人会来赏花、摘果。来回的人多了,就踩出了一条小路(蹊,音xi,小路)。司马迁用这个成语,比喻李广大将军为人诚实、正直,受到众人的敬仰。在他逝世的时候,不管认识或不认识李将军的人,都对他表示哀悼。后人也仿效司马迁,用这个谚语,比喻一个人,只要秉公行事,待人真诚,即使你不张扬,也会受到人们爱戴。

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个谚语中的“桃李”,指的是桃树和李树。今天讲的“桃李满天下”这个成语中的“桃李”,不是指桃树和李树,而指的是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谚语”,“桃李满天下”是“成语”。“谚语”和“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来源不同:“成语”都是来自寓言、历史故事或语文语句;谚语则来源于民间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经验。

“桃李满天下”这句“成语”,就是来自于汉朝人韩婴撰写的《韩诗外传》中的一个历史故事。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中的魏家,有一位叫子贡的人,因为得罪了魏文侯(晋国中魏家的头头),便投奔赵简子(晋国中赵家的头头),并向赵简子诉说在魏家的遭遇。子贡说,他在魏家曾经栽培、推荐了不少人才。但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当我得罪了魏文侯并受到迫害的时候,我曾经培养和推荐的、已经在朝廷做官的人,没有一个人帮我说话,都站在魏文侯一边迫害我。我想不通,也很难过,以后我再不做培养人的事了。赵简子听完后,哈哈一笑,对子贡说:“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果;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故君子择而后种之。”意思是说,春天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夏天可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可以吃果实;春天种下的蒺藜,夏天不仅不能在树下休息,而且到了秋天还会长出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要像种树一样,选择好对象。子贡听完赵简子一席话后,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在以后的办学中,子贡认真挑选学生,并要求学生工作后,都要栽种桃树李树。子贡培养出了很多有用人才,工作后,都在工作地种植桃树李树。若干年后,子贡自豪地对人说:“我看到了桃李满天下!”一语双关,既是指培养的学生遍布各地,也指各地广种桃树李树。

“桃李满天下”被广泛引用,与白居易的一首诗有关。白居易有一位好朋友裴度,是唐朝的中书令(相当于宰相),人称“裴令公”。晚年,裴令公居住在东都洛阳修建的“绿野堂”,两人经常在一起喝酒赋诗。白居易在一首《奉和令公绿树堂种花》中,有“令公桃李满天下,何因堂前更种花?”意思是说,你裴令公培养的门生弟子已经很多了,你为啥还要在绿野堂周围再种花?“桃李满天下”这句“成语”,就随着白居易这首诗在华夏大地流传开来了。“桃李”也约定俗成地成了学生的代名词,一直到今天。

“桃李”这个词,除了指桃树、李树和学生之外,还有人用“桃李”比作美人。曹植在他的《杂诗. 其三》中,就写有“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桃李满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