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23-09-13 04:29:19)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经常在一些文章里看到的一句话。这句话,最迟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流行了。司马迁在《史记. 李将军列传》里,用了这句话,比喻西汉大将军李广为人正直、诚笃,受到人们尊敬;在他去世的时候,不管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之哀悼。司马迁是这样写的;“李将军悛悛(音quan,忠实厚道的意思)如鄙人(乡下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之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我之所以要在这里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谚语,是因为昨天(9月11日)在我写的博文里,推荐了我的忘年交庆君写的《致敬,教师节!》七言绝句。在“绝句”里,有“桃李不言节长留”的句子,有网友问我“桃李不言”怎样理解;也有人问我第一句“粉尘遮面渔未休”中的“渔未休”啥意思。我不是作者,不好随便解释,只能以一个推介者身份,说一说我个人的认识。
贴在我前天(9月10日)写的博文“评论”区里的《致敬,教师节!》这首诗,是作者向我、向所有老师祝贺教师节。全诗肯定了教师职业的艰辛,赞美了每位老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作者写道:“粉尘遮面渔未休,桃李不言节长留。肩作人梯何曾悔,自燃烛火到尽头。”“粉尘遮面渔未休”中的“粉尘遮面”,这是每位任课老师在擦黑板时都有过的经历。“粉尘”,就是粉笔灰。在课堂上,板书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能很好地解释和补充口头讲述的不足。黑板的空间有限,要边写边擦。在边讲边写的过程,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授人以渔”的过程。这个“渔”字,是动词,愿意是捕鱼的本领,诗中比喻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渔未休”,就是指老师在课堂上认真地、不间断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桃李不言节长留”,是赞美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诚实、正直、爱国、爱民,把“身正为范”的节操,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以身作则地贯彻始终,有身教重于言教的意思。至于后两句,比较好理解。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教育的本质是点燃、鼓舞和唤醒”。我们的老师,既是文化科学的传播者,良好道德素质的引领者,也是点亮学生心灯的指路者。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老师,在教书育人路上,纵使“衣带渐宽人憔悴”,也在所不惜,甘为人梯,尽心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