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岁老人爱喝小酒

日前(8月1日),我在凤凰网看到一则来自“极目新闻”的消息,标题写着:“巴西127岁男子去世,毕生钟爱喝一口。”这位老人叫戈麦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男子(还没有得到吉尼斯世界纪录确认)。根据1917年给他颁发的结婚证记载,戈麦斯1895年8月4日出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三次全球疫情;他有7个孩子,25个孙子女,42个曾孙子女和11个玄孙子女。据他家人介绍,他非常单纯,也很谦虚;他不喜欢工业化的东西,只喜欢来自农村的、自然的东西;他养鸡、养猪,吃的食物都是自己种植,而且一生都喜欢喝点小酒。
看完这则消息和附发的一张喝酒图片,又让我想起社会上一直争论的、酒能喝不能喝的老问题。从消息报道的标题看,作者特别用了一句“毕生钟爱喝一口”,似乎在暗示老人之所以能活到127岁,与“毕生爱喝一口”有关,并且有意附发了一张喝酒图片。尽管作者没有把长寿原因归结为为一生爱喝小酒,但起码告诉我们,喝小酒无碍老人健康,而是有助于长寿。看完这篇消息,获得的印象是:酒能喝,只是“小口”而已。
巴西127岁老人爱喝小酒的的生活经历,印证了古今中外对酒的认知。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各国人民提出的“健康四基石”建议中,有“戒烟限酒”一条,只提“戒烟”,不提“戒酒”;酒可以喝,但要 限量,不能多喝。我们的孔圣人对酒的态度是:“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根据各自的酒量,随便喝;随便喝的前提是:酒后不失态、不乱性、不伤身。明朝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助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在李时珍看来,酒是天下最美好的饮品,少喝有益,和气活血;痛饮有害,伤神耗血。民间也有“酒喝微醺”的谚语。古人喝酒,有三个境界:醺、酣、醉。“微醺”最受推崇。同样是酒,有的人以酒有酒精为由,反对喝酒。在英国出版的《柳叶刀》医学杂志,更是宣扬滴酒不进!
酒,犹如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不然怎么能流传几千年、遍及各大洲?酒,有坏的一面,不然怎么有人对酒口诛笔伐、群起而攻之?正确态度,就是扬长避短、趋利避祸,就是根据自己的能耐,限量而喝、微醺而止。
我从1983年开始,每天中午饭后,喝一杯53度左右的白酒,治好了我多年因胃寒而导致的胃部疾患。自喝酒以后的几十年,再没有过胃部不适现象,吃嘛嘛香。从我的切身感受,酒,还是可以喝,只不过不要空腹喝、要少喝,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