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斯彤
斯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396
  • 关注人气: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白,太白积雪

(2023-07-07 06:22:34)


 太白,是指太白山;太白积雪,是指陕西“关中八景”中的一景。昨天,我在博文《“候鸟”西飞了》里谈到了太白县,因此,今天继续谈谈与太白县密切相关的太白山和“太白积雪”。

据相关材料介绍,1961年前,陕西历来没有太白县的建制,直到1961822日,才把由原来隶属于武功县和眉县管辖的部分乡镇,合并成立一个县。新成立的县,紧邻太白山,便取名为太白县。

在古时候,太白山并不叫太白山。古书上说,在夏商时期,太白山被称为“惇(音dun,一声)物山”。《说文解字》说:“惇,物之丰厚也”。“惇物山”就是物产资源很丰厚的山;到了西周,周武王为感谢他的上祖泰伯“三让天下”之恩,把这座山叫做“泰伯山”;把西边的一座山(即鳌山)命名为“武功山”,以纪念周文王、周武王的文治武功;《汉书. 地理志》则称之为“太乙山”,据说是为纪念太乙真人在这山里修炼;从魏晋时期开始,人们才改称为“太白山”。为什么改称为“太白山?”五代的杜光庭在他编撰的《录异记》里说:“大抵是取太白金星之意为太白山。”从魏晋以后,就一直叫这个名。

太白山在秦岭中段,地理学家们把这段秦岭叫终南山。具体界限是:东起蓝田县最东端的杨家堡,西至太白县太白山南梁粱脊,绵延200余里。终南山被认为是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寿文化、孝文化、钟馗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的发源地。自古以来,终南山是我国著名的修行圣地;就是在当下,还有不少佛教、道教信徒,来到终南山修行;或者一些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出于某种原因,来到山中独居。我在西安的媒体上看到过有关报道。

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秦岭的主峰)在太白山,山上的“拔仙台”海拔3771.2米。太白山上有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4个高山湖。据介绍,湖水清澈,深不可测。由于高山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夏,仍然白雪皑皑,景色壮丽。就如一首诗所描写的:“灞柳风雪三月暖,太白积雪六月寒。”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朱集义将“太白积雪”与“华岳仙掌”、“骊山晚照”、“雁塔晨钟”、“曲江流饮”、“草堂烟雾”、“灞桥风雪”、“咸阳古渡”合称为“关中八景”,每一景都配上一首诗、一幅画。如今,“关中八景”中的好些景都难找踪影了,如“灞桥风雪”、“曲江流饮”、“咸阳古渡”;有些还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唯有“太白积雪”,只要能登上“拔仙台”,哪怕是“三伏”酷暑,仍然能看到“六月雪”。杜甫、柳宗元、苏轼等人都曾去过太白山,看到过“太白积雪”,并写过诗作。杜甫就留下了“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的诗句。

我年过九旬,今生今世已不能登山看“太白积雪”了。我衷心希望朋友周君在太白县避暑期间,尽量争取去一趟“拔仙台”。以你的年龄(才72岁)、你的体力,可以结伴登山,看看陕西难得一见的“太白积雪”的壮丽美景!时不等我,机不可失!

太白,太白积雪

太白,太白积雪

太白,太白积雪


太白,太白积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