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斗牛,非彼斗牛

只要我们谈起“斗牛”的事,人们自然会想到西班牙的“斗牛”。这也难怪,中国的平面媒体、电波媒体,都分别多次做过报道;我就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西班牙“斗牛”的纪录片。西班牙“斗牛”,不是牛与牛相斗,而是人(斗牛士)与牛之间的搏斗。据介绍,西班牙“斗牛”源于宗教祭祀活动,从18世纪开始,才演变为现代形式的“斗牛”表演。18世纪以后,“斗牛”成了西班牙的国技,全国各地都有大小不等的“斗牛场”(全国合计,超过300个);其中以马德里文塔斯“斗牛”场最大,可容纳2.5万人。在西班牙,每年的3月--11月,被定为“斗牛季”;“斗牛季”每周的星期四和星期日为“斗牛日”。“斗牛”的用牛,大多选用生性暴烈的、产自北非的公牛,经过4-5年训练,就上场格斗。斗牛士则应具备高雅、勇敢的灵魂,并能将技术和体力、柔美和勇猛完美地结合一起。在西班牙,斗牛士被视为英勇无畏的男子,深受国人崇拜,社会地位,远比一般社会名流和演艺人员高。
西班牙“斗牛”的过程很复杂,也很血腥,我不准备介绍“斗牛”的全过程,只想说一点,那就是出场的牛,几乎都会被斗牛士用带弯头的利剑刺入公牛后背的心脏,公牛顿时鲜血喷涌,倒地而毙。公牛被刺死了,斗牛士却在凯旋的乐曲中,接受观众的欢呼和祝贺!如果当场没有毙命的公牛,拉出场外后,还要被他人刺死!“斗牛”场上这种惨不忍睹的血腥表演,已经引起不少人士的反感和抵制。据报道,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省已从2012年1月1日起,禁止“斗牛”;其首府巴塞罗那先于2011年9月25日起,禁止“斗牛”。西班牙昔日“斗牛”的风光不再。这也许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进步!
真正的“斗牛”在中国,在中国贵州省东南的苗族、侗族山寨举行的、被当地人称之为的“牛打架”。
我国贵州东南,在三国时属蜀汉的南中地区,首领为孟获。诸葛亮曾进军“南中”,“七擒孟获”。传说孟获降服后,诸葛亮为了让当地不发生村寨间、宗族间的恶斗,引导当地民众用“牛打架”取乐,代替村寨、宗族、乃至部落之间的纷争。这就是《斗牛古词》所说的:“孔明天相号召娱乐,苗侗祖宗凑钱买牛,吹笙斗牛,乐而忘返。”在诸葛亮的倡导下,最先是苗族、接着是侗族,先后举行“牛打架”。据介绍,参加“牛打架”的是水牛,分“宽角”和“窄角”二个级别。这些牛都不参与任何劳役,精心饲养,准备在“斗牛”比赛中获胜。比赛第一轮采用淘汰制,然后单循环,最后决赛,决赛冠军享受“牛王”称号,并获重奖。从晒出的照片显示,每当“牛打架”,观众无数,形容“人山人海”不为过,说明“斗牛”这项活动多么受百姓青睐!
“斗牛”,顾名思义,就是牛与牛之间相斗。从三国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比兴起于18世纪的西班牙“斗牛”,早了近2000年。贵州苗族、侗族地区的“牛打架”,历史久远,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正宗的、名副其实的“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