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场高处望云开

(2023-05-31 06:18:07)


 

“麦场高处望云开”,是唐朝诗人雍裕之《农家望晴》中的诗句,也是我朋友陈君昨天写的博文标题。陈君在博文中写道:“上初中时,也曾遇麦收时节连阴雨,村人无奈,把麦穗割下来,烧炕烤干,然后吃了半年的麦芽粉。语文老师给大家分享了雍裕之的《农家望晴》唐诗。可知人心所系,古今一理。”雍裕之的诗《农家望晴》,陈君把它拍成照片,与其他图片放在一起,作为博文附录。雍裕之的诗,是这样写的:“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陈君,陕西西府人,在农村长大。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安任职。今年,陕西天气有点怪,从4月下旬到5月上旬、再从520日到今天(气象台预报要延续到64日),陕西地区持续阴雨。这不但让小麦大片大片倒伏,而且让那些成熟的麦子,无法收割;纵使收割回来了,也无法晾干、晒干,眼睁睁看它长芽陈君离家几十年,还心系乡亲,还能想起上初中时在麦收时节遇到连阴雨的惨象,希望早日放晴,让麦子颗粒归仓。这种悯农情怀,让我敬佩!

我没有生长在陕西农村,对麦收时节的连续阴雨,没有陈君那样的切肤感受;但因为有过一段下乡经历,也略知麦收时节遭遇连阴雨的后果。19613月,我与学校其他14位老师一道,被派往陕西延安临镇公社贯彻“六十条”,我被分到付家湾大队。在麦收时节,也遇到过持续将近20天的阴雨天气。我作为驻队干部,时不时与大队干部站在山头看天色,或者跑到路口观风向,盼望云开见太阳。如果雨不停,一年的劳动成果要受损,半年的口粮没着落。因为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所以我理解陈君在他博文中所表达的焦虑,也能读懂雍裕之诗中写的“麦场高处望云开”的心境。

雨,也是一把双刃剑:不下雨,庄稼要受旱;下多了,又会受涝。我看到过一条老消息: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六月,京城北京大雨连绵,尤其六月十二日,雨势更猛,积水成灾,房屋倒塌,人被淹毙;城外情形更糟,村镇、农田,一片汪洋(见附图)。当朝皇帝爱新觉罗. 戴湉,也得走进大高殿,磕头祈晴。

在我国历史上,求雨的时候比求晴的时候多。我也看到过一则苏东坡在陕西凤翔府带领一批当地老乡上太白山求雨的轶事。苏东坡于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及第,嘉祐七年(1062),被派往凤翔府担任大理评事、签署凤翔府判官(相当于地方长官的秘书)。当年春天,久旱不雨,麦苗枯萎。苏东坡根据老乡建议,去了太白山,向龙王爷祈祷求雨,并在神前读了他写的《祈雨文》。就那么巧,祈雨仪式完后,下雨了。苏东坡认为这是向龙王爷祈祷的结果。为此,还专门拨款,修建了一座“喜雨亭”(见附图)。

在当下,有些自然现象,人类还没办法控制,还谈不上“人定胜天”,因而免不了还会遭受这样那样的自然灾害。我们盼望,盼望有这么一天,我们的乡亲,在麦收时节,不再“麦场高处望云开”!

麦场高处望云开

麦场高处望云开


麦场高处望云开

麦场高处望云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