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茶--煮茶—泡茶

5月21日“国际茶日”,我写了一篇题目叫《到安康品硒茶》的博文。博文发出后,还不时会想到有关“茶”的问题。例如: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喝茶?怎样喝?现在就把我思考和学习的一些结果,写出来与亲友共享。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喝茶?根据唐朝人陆羽在《茶经》里的说法是:“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意思是说,撰写《神农本草经》的、出生于今天宝鸡的炎帝神农氏,在遍尝百草时,常常中毒,从中也找到了能解毒的“茶”。“茶”被当作一种药物,走进人间。
当做药物的“茶”,最初是嚼着吃。大概到了西周,不但当作药品,用于解毒,而且当作祭品,供奉祖先。宫廷里,设有专门“掌茶”的官员。他的的职责,据《周礼. 掌茶》说:“茶以时聚,茶以共丧事”。说明在西周时,茶叶少,很珍贵。一些神仙家们,还把茶叶当作能“通灵达仙”的神物。到了秦汉时期,茶叶多了,并且成了商品,在市场上能买到茶叶,并用茶叶直接煮水喝,西汉人王褒为人写过一份《僮约》,里面规定家奴的职责,包括了“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即每天在家要给主人负责煮茶、准备好茶具,还要负责去武阳买茶。秦汉时期及两晋南北朝,还习惯用茶叶与米同煮,煮成“茶粥”,或称“茗粥”。
到了唐代,茶的喝法有了很大改进,不再是直接把茶叶放进锅里煮水,而是要经过多次加工后才煮茶。据陆羽《茶经》介绍,要先把茶叶蒸熟、捣烂,做成茶饼。备茶时,把茶饼灸烤,冷却后,再磨成粉末,放入茶釜中煮沸,然后根据个人喜爱,加入香料、调味料、葱、姜、枣、薄荷等。这种喝茶方法,后来发展成了酥油茶、奶茶…
到了宋朝,除了继承唐朝的煮茶方法以外,还喜欢“斗茶”,比一比谁家茶的质量好。在“斗茶”中,也行“茶令”助兴,吟诗作赋,妙趣横生。
到了明朝,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嫌唐宋时期的煮茶太劳民、太麻烦,主张用茶叶直接放进茶具,有沸水冲泡。由明代开始的“泡茶”,逐渐取代了唐宋时期盛行的煮茶,一直到现在。茶叶加工不再蒸煮,而是用烘炒。
宋朝人王安石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后来,茶也成了人们开门的七件事,即“油盐柴米酱醋茶”;在我国西北边区牧民,更流行“宁可三日无粮,不能一日无茶”的谚语。对于牧民来说,茶太重要了。
我们该怎样喝茶?明朝人罗廪说:“茶须徐啜。若一饮而尽,连进数杯,全不辩味,何异佣作(受雇于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