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名山--泰山

据一些媒体报道:3月25日(星期六)是泰山免门票开放的最后一个周末,吸引了国内无数游客,出现了严重拥堵现象,从山脚下“堵”到山顶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有的游客说:“只见人山,不见泰山”(见附图1.2.3);也有的调侃说:“我基本没走路,是人们把我‘推’着走的。”
人们如此热衷去泰山,有“门票免费”的引诱,更有泰山自身的名气。孔子去过泰山,抒发过“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杜甫也在《望岳》诗中,写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这就让人们感到泰山很高很高;就凭它的高度,也值得一游。有人还把泰山说成是“五岳之首”。其实,泰山并不是很高很高,不是“五岳之首”。根据现代人测量的数据,“五岳”之中,泰山的高度为1532.7米,位居第三;位居第一的是西岳华山,2154.9米;北岳恒山为2016.1米,位居第二;中岳嵩山为1491.7米,位居第四;南岳衡山为1300.2米,位居第五。把泰山视为“五岳之首”,看成是“天下第一山”,并不在于它的高度,而是因为从秦始皇、汉武帝开始,以及后来的一些当朝皇帝去泰山“封禅(音shan ,第四声)”有密切关系,让泰山享受到了其它名山从来享受不到的 “荣幸”。从这个意义上讲,泰山是“天下第一名山”,是“五岳之首”,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什么是“封禅”?按史书的解释,“封禅”的“封”为祭天;“禅”为祭地。祭天在泰山顶山建造的圆形祭坛举行;祭地在泰山脚下小丘之上建造的方形祭坛举行。先祭地,后几天。史学界考证,“封禅”(祭天祭地)起源于商代。这是因为商朝初期的首都,在现在的山东曹县,而泰山又正好在山东境内。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商朝时期,商朝国君常去泰山祭祀,一直延续了二百多年。西周灭商以后,建都丰镐(在今西安地区),西周国君就再不去泰山了。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19年),为了感谢皇天厚土,护佑他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因此,兴师动众,率领文武百官去泰山“封禅”,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封禅”活动。但真正奠定泰山“封禅”制度的,史学家认为是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曾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二月,登泰山“封禅”。继秦皇、汉武之后,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四位皇帝去过泰山“封禅”。他们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去过,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65年去过,唐玄宗李隆基于公元726年去过,宋真宗赵恒于1008年去过。这些皇帝千里迢迢,不顾旅途劳累去泰山“封禅”,从表面看,出自于对天、对地的敬畏,亲临泰山,感天谢地。其实,后世学者都一致认为,那些皇帝去泰山的真正意图,都是出之于政治目的,向世人表示,我当皇帝是受命于天;我的一切成就,都是来自于天和地的护佑。如此而已。
经过二千多年的经营,泰山留下了很多文物古迹,也建成了许多景区景点,被旅游部门认为:泰山有“造化钟神秀”的神秘,有“一览众山小”的霸气,擎天捧日,巍然拄天。这样,泰山就成了众多旅游爱好者的必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