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摆珠帘春意浓

据我估算,朋友郑君从去年12月到现在,将近3个月没有去小雁塔园区晨练了。昨天,天气好,他突然来到园区同我们一起晨练。久别重逢,练友们彼此都很高兴。他来得晚,我们走完 3圈以后(8点左右)便离开园区回家,他继续留在园区活动。意想不到的是,我回到家里不久,就收到了郑君发来的、还配有图片的《观柳》诗一首(见附图)。诗中写道:“阳春三月观湖柳,万千垂丝绿油油。不与百花争艳丽,风摆珠帘春意浓。”且不说这诗写的质量如何,仅以写作速度之快,就让人敬佩了,不到两个小时,竟然把他在园区看到的、刚刚发芽的垂柳写成了诗篇!读完他的诗作后,不由得在“评论”里写道:“最后一句比喻得很确切,很有韵味。好诗一首!”
郑君,是我从2007年开始就在小雁塔园区一起锻炼的“练友”,1945年10月出生于山东龙口。他初中没毕业就参加工作,从基层工作做起,在西安碑林区粮食局局长岗位上退休。郑君学历不高,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哲学、文学领域,有一定造诣。他曾在市(区)党校做过“哲学讲座”;他写过很多诗作。写过多少,我没有专门问过他。但从去年到现在,陆陆续续给我发来的、他自己称之为“打油诗”的诗作有10来篇,都是即兴之作。例如,今年大年初一,他写道:“初一开始又一年,不知今年会那般。但愿人人都康健,开心快乐每一天。”1月8日,周总理逝世纪念日,郑君写了《祭英灵》,悼念周总理:“天降英才佑九州,鞠躬尽瘁解民忧。衷心为党无私念,一世清名万古流。”连下几天雨,郑君也会写上一首:“连日淫雨连连,难去雁塔锻炼。久别甚是想念,天晴大家相见。”天热,郑君会关心我:“户外酷热如烧烤,屋里凉爽靠空调。劝君无事莫外出,宅家舒服身体好。”郑君还是一位会生活的乐观者:“早上起床晚上睡,吃喝玩乐莫嫌累。日复一日开心果,安享晚年到百岁。”在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期间,郑君在不同阶段,写过不同的感受:“封门闭户整七天,浑身疲惫不自在。今日解封获自由,欢天喜地乐开怀”;“疫情老没完,天天做核酸。亲友不能见,宅家好心烦”;“病毒又泛滥,天天做核酸。封区几十个,物品疯抢完。生活不方便,长安不平安。劝君少外出,免得惹麻烦。”春节前,有感于人人忙于置备年货,郑君又写道:“过年采购人人忙,鸡鸭鱼虾齐疯抢。市场拥挤忘病毒,刚刚人们才阳康。”去年12月,疫情肆虐,小雁塔园区又闭园,我们只能待在家里活动。郑君给我发来他的感受:“一生难得几好友,真心实意心中有。各自奔波难聚首,常思常念心中守。隔频问候如握手,互祝健康到永久。”去年重阳节,郑君也曾借题发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大家努力,拥抱健康!”
以上列举的几首诗,只是2022年到现在写的一小部分。郑君写诗,让我想起了五六十年代被誉为“农民诗人”的王老九。王老九一字不识,32岁说快板,56岁学写字。他不识字,没文化,通过口授,“写”了很多很多好诗,还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理事。高玉宝,也没有上过学,最后成为“军旅作家”。所以有人说“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不一定能写小说;写小说的,不一定都是大学毕业的。”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就是一例。他高中学历,却写下了举世闻名的《白鹿原》。在文学创作领域,既要有自身的努力,也要有一定的天赋;两者缺一不可。我的朋友郑君就属于这样的业余诗人。他好学勤奋,又有写作诗歌天赋,因而随时都有诗作问世。作为朋友。我祝愿郑君继续写下去,给晚年生活平添乐趣,健康而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