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曾的画与诗

(2023-01-14 06:06:09)


 

“喜作文人画,常题打油诗;不求功与名,但得趣与乐。”这是一位笔名叫“大曾”写的自嘲诗。近年来,我常在网上看到他画的画,以及给画配写的诗。看完画,读过诗后,总会在脑子里留下“涟漪”:诙谐、幽默,还有不少哲理。我曾多次想通过“朋友圈”向亲友推荐,但不知从何处说起。日前,朋友郭君转发了大曾的几幅配有打油诗的、与当前疫情有关的画。于是决定把下载的3幅画(见附图)晒出来,与亲友分享。

大曾,本名曾初良,1967年生于湖南湘乡(据说他还是湖南税务局干部)。他从小就爱画画(没有上过美术学院),从2016年开始,把画好的每一幅画,都配上一首诗,在各地媒体刊发,并在多地办展览。2019年,海天出版社出版了《大曾画话》(第一集),入选了135幅画作(含135首打油诗)。大曾的画,评论家认为,“寥寥几笔,把传统笔墨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配写的诗是“率性而肆意调侃的打油诗”。大曾的画,都配有诗,一诗一画,相得益彰。两相对比,我觉得,写的打油诗比他画的画,更让人捧腹,让人回味无穷。

所谓“打油诗”,辞书上的解释是:“内容和词句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的旧体诗。”其特点是句式整齐,基本押韵,语言通俗。取名为“打油诗”,相传为中唐时期一位名叫张打油所创。张打油爱写诗,但不遵循当时写诗的章法、格律,而凭其所想,信手写来。有人记录了张打油写的一首《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还记录了一首《围城》:“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救援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全诗不讲平仄格律,但语言通俗,且都押韵,读来郎朗上口。后人就把与张打油写的相类似的诗,通称为“打油诗。”

我在文末附录的3幅大曾的近作,画的内容是反映新冠病毒由“乙类甲管”转变为“乙类乙管”之后出现的的一些现象。图1,画了两个拿着拐杖、背靠背的的老者,配诗写道:“出门无论碰到谁,好像人人皆自危。过去总问吃了吗,如今只道阳过没。”图2,画了一个盘腿而坐、手捧手机的老者,配诗写道:“晨起开机背靠墙,看看几人又变阳。微信问候加安慰,朋友一定要坚强。”图3 ,画了一个手持拐杖往前走的老者。配诗写道:“昨夜高兴喝杯酒,晕晕乎乎醉一宿。今早出门去买药,到处都是发烧友。”

读读大曾的打油诗,不能不佩服他在打油诗里散发出来的幽默感。生活中不能没有幽默。有学者说,幽默的本质就是有趣、可笑和意味深长。这段时间,新冠病毒够烦人的,“阳”了的希望早些转“阴”;现在还“阴”的,希望别染“阳”。出门在外,口罩不离口;回到家里,急忙去洗手,日子过得很艰难。在这当下,看看大曾的画,读读他写的打油诗,不由得笑从口出。一笑解千愁!这也就是我要在朋友圈里晒出这3幅大曾近作的原因所在,希望亲友们喜欢。

大曾的画与诗

大曾的画与诗

大曾的画与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