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少了一个!

1999年,陕西乡党张艺谋执导了一部贴近生活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代课老师魏敏芝没有辜负高老师的嘱咐,管理有方,28个学生,一个也没有少!对比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在我的生活圈子里,没有魏敏芝的才华,能把28个学生,管理得一个都没少,而是在自然规律的摆布下,少了一个又一个。昨天,收到噩耗,又少了一个!
噩耗来自北京。昨天上午,我收到了老同学的孙女发来的微信说:“我奶奶于今天(元月7日)早上在睡梦中走了,在医院,走得很安详!”微信中说的“我奶奶”,是我大学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姓顾,1934年生于上海,享年89岁。
上大学时,我们班有5位女同学。2022年以前,先后走了3位,只剩下两位:一位姓顾,一位姓史。这两人都出生于上海,毕业后都留在北京,同学兼同乡,感情交往比较深,共同语言也比较多。当我把顾君离世的噩耗告诉史君时(顾君的孙女与史君之间没有加微信),她很悲痛,很快就给我发来了一则微信说:“去年,她曾对我说:‘咱班女同学,只剩咱俩了,咱们要好好相处。’如今,她走了,只剩我一个人了,好孤单啊!”随后,又用诗的形式抒发了她对顾君离世的难舍:“噩耗传来,泪流满面。同窗三载,情同手足。六十余载,嘘寒问暖。今朝仙逝,剩我一人!”从句式上要求,这首短诗还有完善的空间;但作为一位87岁的老人,在特定情况下,能用诗的句式,直接抒发她对逝去朋友的悲痛和怀念,极为可贵!字里行间,真情流露,读来感人!
人终归要死的,这是生命规律。我们班入学的时候有38位,中间减员4位,到毕业时只有34位。2008年10月,我们借毕业50周年的机会,重回母校,一则面谢师恩;二则畅叙旧情。参加聚会的只来了16位,缺席18位。缺席的18位中,包括有已经作古的;有在家卧床不起的;有在医院治疗的…2008年参加过北京聚会的16位,到现在14年间,已经确认离世的,连顾君在内共有7位(平均2年走一个)。剩下9位(不一定还有这个数字),都是风烛残年的耄耋老人了。从入学时的38位,到聚会时的16位,到现在的9位(?),少了一个又少一个,再过若干年,最后“清零”!
人常说:人生苦短!从入读大学到现在,几十年,就如同白驹过隙,一眨眼就过去了,想起来真让人嘘唏!此时此刻,不能不给仍然活着的老同学说一句知心话:珍惜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