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是出自明清时期流行的儿童启蒙读物《增广贤文》。这句谚语说得准确吗?说得很准确!
以我们学校为例。从1954年建校到现在近70年,只有过一位百岁老人(郭杰教授,享年103岁),90岁以上的倒不少。我们学校离退休工作处提供了一个数字,截止今年11月,我们学校90岁以上的离退休教职工共有23位,其中年龄最大的是94岁(1928年生,共有3位)。北京大学哲学系,素有“长寿系”的美称。2015年,该系80岁的楼宇烈教授在央视《文明之旅》的一次访谈节目中说,我们系里长寿的老师很多,光90岁以上的教授有10余人。但最近我发现,活过百岁的只有张世英教授1人(1921-2020),其余的90多岁就作古了。例如:周辅成98岁,冯友兰95岁,梁簌溟95岁,张岱年95岁,李德齐94岁,任继愈93岁。几天前(12月20日),“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陕西洋县人),以及原国家体委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体育史学会理事长毕世明,同在一天,分别以98岁和97岁高龄离世。他俩只差二三年时间,就上不了百岁这个台阶,印证了“世上难逢百岁人”的谚语。
从全国范围来看,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统计数字显示:80-89岁的老人有31209408人;90-99岁的老人有4472561人;百岁以上的老人有118866人。80-89岁的是以千万计数;90-99岁的是以百万计数;百岁以上的是以十万计数。80 、90 、100三个台阶的总人数,相差多少,一目了然。80-89岁的总人数最多,是90-99岁总人数的7倍;而90-99岁总人数与百岁老人总人数相比,两者差距很悬殊,90-99岁的总人数,是百岁老人的37.6倍!这又告诉我们,百岁的门槛不低,要想踏过这个门槛,并非易事。
在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追求长寿的愿望。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 洪范》,就把“寿”列在“五福”的首位(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民间常用的生日祝颂词,离不开“寿比南山,福如东海”8个字。但社会的现实情况是,长寿的人,不一定“康宁”。我们常常看到或听到,不少60岁以上老人,不同程度地患有不同类型的基础性疾病,有不少还长期卧床不起,患者本人受罪,家里亲人受累。如果出现失能老人,对家庭财力、人力都会带来极大消耗。在这种情况下,老人活得毫无尊严,子女被拖得精疲力尽。都说“百行孝为先”,到了这个时候,难免就有“孝”不起来的现象,以至于出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尴尬。有鉴于此,所以有人(例如,北大哲学系教授刘华杰)就说:“人太长寿是不道德的。”《论语》里面有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话。这本是诅咒那些老而无德的人,现在有一些知识老人,罹患顽疾,苟延残喘,拖累子女,就引用“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骂人的话来谴责自己,大有“赖活不如早死”的悲哀。有一位年近60、无儿无女的在岗干部撰文说:我的娘已是九旬老人了,我希望她长命百岁。但她有基础性疾病,活得很艰难。所以,我不说祝娘长寿的话,只祝愿我娘健康每一天。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出发点很美好。但寿比南山,不一定就能福如东海;如果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能有什么“福”可言?恐怕连起码的尊严都不复存在了。写到这里,我祝愿我亲友中所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好好珍惜自己身体,别熬夜,别放任,健健康康地活吧,别拖累你身边的所有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