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散,余音犹在

曲终人散,是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出自唐朝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一诗的末句:“曲终人不见,江山数蜂青”。唐人刘禹锡的《竞渡歌》里,也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句子。曲终人散,这很正常;乐曲停了,人自然会离开。民间常常提到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与“曲终人散”如出一辙,表达的意思一个样。但曲终人散之后,还有余音在。《列子. 汤问》中就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说法。联系到陪伴我整整28天的22届足球世界杯,虽然举行过了闭幕式,颁发过了各种奖项,各国运动员也都离开了卡塔尔,回到了各自的国家,但运动员拼搏的身影,众多球迷为球队加油的呐喊声,仍然历历在目,或在耳边回荡。世界杯给予我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曲终人散,余音犹在”!
从世界杯开赛以来,我作为半个体育人(我没有学过体育专业,不是科班出身,但又从事体育史学的教学与研究,姑且称之为半个体育人),每天看比赛,每天写“博文”;世界杯举行了28天,截止昨天(12月21日),我写了28篇。我写的“博文”,主要从人文社会学角度,谈谈个人的观感。“博文”播发后,得到了众亲友的肯定,或点赞、或评议,或转发(朋友郭君一人,最少转发了3篇)。亲友的鼓励,给了我天天坚持撰写的动力。世界杯结束了,我写有关世界杯题材的博文也该叫停了;但亲友们给我提出的问题,还有几个没有来得及回答。从这一点来说,不是“曲终人散,余音犹在”的问题,而是“曲终人散,情犹未了”的问题,还得继续写。今天,就个别亲友提到的有关金球奖的发展经历及其意义,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金球奖是世界杯单项奖中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奖给世界杯决赛圈阶段表现最优秀、最有价值球员的奖项。评选过程大体是:先由国际足联公布一个候选人名单,共10人,然后由媒体代表投票,选出前三名,分别授予金球奖、银球奖、铜球奖。1982年,阿迪达斯正式冠名赞助世界杯最佳球员。所以,从1982年开始,金球奖就被称之为阿迪达斯世界杯金球奖。由记者推选金球奖获得者人选的推选方法,开始于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那时,由记者评选赛事中表现最好的球员,称为“最佳球员”;1930年—1966年这8届世界杯“最佳球员”怎样评选的,我还没有看到相关介绍,但知道这8届世界杯最佳球员的名字。
世界杯已经举行了22届,有22位最佳球员(或者说22位金球奖获得者)。其中只有梅西一人,曾先后获得两次金球奖:一次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另一次就是刚刚结束的卡塔尔世界杯。球王贝利只获得过一次金球奖(1970)、一次银球奖(1958);罗纳尔多只获得一次金球奖(1986)、一次铜球奖(1990)。2014年俄罗斯世界杯金球奖获得者,是那位被称为“魔笛”的克罗地亚中场球员莫德里奇。他帮助克罗地亚杀入决赛,为克罗地亚获得世界杯亚军荣誉。
为填补世界杯举办时间间隔过长的缺陷,从1960年开始,欧洲足球协会开始举办“欧洲杯”足球赛,每4年一届(已经举行过16届),举行时间与世界杯错开。欧洲杯也评选金球奖。有材料显示,梅西曾获7次金球奖,C罗获得5次金球奖。欧洲杯金球奖由《法国足球》杂志组织评选。获得金球奖的球员,也被称为足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