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低估遗传基因对长寿的影响

(2022-11-22 06:16:28)


 

人人都希望活得长久一些。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提到了人们都有“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期盼,以及为之实现这一期盼的方法,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到了现代,联合国卫生组织根据科学研究认为,人的长寿,牵扯方方面面,其影响健康长寿指数,分别是: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因素占8%,气候因素占7%,自我保健因素占60%。显然,自我保健占据主要地位,其次是遗传因素。前天(1120日)下午,在我与过去曾经的同事李君电话聊天以后,在我看来,遗传因素对长寿的影响,似乎要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占15%的指数。

李君,女,1935年出生,教授。五十年代末,西安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毕业后,分配到我们学校的体育保健教研室任教。退休前,我们还能经常见面;退休后,因为双方住地相距比较远,她身体又不好,不能参加集体活动,我们彼此就再没有见到过了。前天下午,按她的话说,突然想起了仍然健在的老朋友。她想到了我,便给我打来电话。接通了,很高兴,还把她爱人(我同一个教研室的陈君)拉来跟我聊天。陈君听力不好,主要由李君介绍他俩的近况。她跟我说,她今年85周岁,有“三高”,兼有慢性心衰。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前,每年都要住二三次医院;2020年到现在,不敢住院,在家吃药休息。先通(即她爱人)1929年出生,今年93周岁,有高血压。我们俩基本不出门,成天在家。我是老病号,省医院认识我爸(李君的父亲是我们学校第一任院长,90多岁离世)的大夫说,我还能活到现在,都得益于益于我爸的遗传基因。先通长寿,也与他家的遗传基因有关,他的弟弟、妹妹,都已80多岁……

我退休已经30年了,第一次与李君聊天,第一次比较详细知道她的近况。去年12月,学校离退休办公室举行冬季“健身走”的时候,她夫妇俩第一次来到田径场观看,我见到了她俩(见附图)。我看到她坐在椅子上,没有来得及多谈,寒暄几句之后,我就参加活动去了。从前天的电话聊天发现,她思维还非常清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根本不像是一位80多岁、身患多种疾病的老人,语音中还充满活力。我相信她跟我讲的,她的长寿得益于她爸的长寿基因。

长寿基因能遗传,这已经得到世界公认,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问题是遗传基因对长寿影响所占比重多少的问题。研究者认为,长寿基因可以多代遗传,像血型一样,一代一代遗传下来;我们的寿命可以通过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6人死亡的平均年龄加以预测。国外学者珀尔考察了一位百岁老人发现,他的6个直系祖先的年龄,平均都接近百岁。我国学者对1千多名90岁以上老人分析后发现:遗传可以多代遗传;女性长寿的多;长寿者的第1.2胎都长寿。大量统计数字表明,长寿老人大多比较瘦小。根据“海弗利克极限”理论,个子小、消瘦者,细胞分裂次数要少一些,因而较身高肥胖者平均寿命长。研究者还证实,一个家庭的基因,还能影响这个家庭后代的健康。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认为,40岁以前,遗传基因对生命影响很小,40岁以后会逐渐加大,到70岁以后,长寿基因对生命的影响会显著增加。

遗传基因对长寿固然有影响,但毕竟是先天的。学者们认为,后天因素也不可忽视。朋友李君能长寿,首先有他家庭的遗传因素在,几十年来,她尽管不能参加运动,但她是医学院毕业的,又从事人体保健教育,懂得养生之道。先天因素和后天保养两者叠加,她长寿,就不足为奇了。

不要低估遗传基因对长寿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