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被叫老的!

我从出生到现在,一晃就过了90多年。年过90,古称“鲐背之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长寿老人”。名字虽好听,但难掩“长寿老人”的纠结。人老了,岁数越大,意味着离“极乐世界”越近,给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社会上流行的“养生之道一二三”中的“三”,(即“三个忘记”),把“忘记年龄”列为第一个“忘记”的深层原因所在。先“忘记年龄”,然后才是“忘记疾病,忘记恩怨”。可事实上,要想“忘记年龄”,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来自人们不断升级的“称呼”,会让你随时想起你自己的年龄。
50年代,我初来西安体育学院的时候,孑然一身。当我有了儿女以后,一声“爸爸”,就宣告身份变了;若干年后,一声“爷爷”,身份又变了;再过若干年后,一声“太爷爷”,你想不老也不行了!我就是在“称谓”一步一步的递变中感到自己变老了。
前天下午,我在小雁塔南广场碰见了从小看着长大的朋友王君的爱女红红。她叫我一声“林伯”;她的儿媳妇就跟着叫“林爷爷”;小推车里坐着的刚满13个月的幼儿就该叫“太爷爷”了(娃娃还小,不会叫)。我深有感触地对红红说:“五十年代,我参加你爸爸、妈妈的婚礼;六十年代,你出生;八十年代,你有了儿子;而今,又有了孙子。长江后浪推前浪。你林伯不想老也得老啊!
同样,八十年代学校毕业留校的学生,现在大多有了孙子辈了。他们领着孙子(女)见到我的时候,少不了会让孩子说:“叫太爷爷”!“太爷爷”这个称呼,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懂。
这还不算,曾经的同事,也在升级了,叫“林老”还不算,还要改称“林翁”!曾经的学生,有的也改口了,不再叫“林老师”,而改称“林老”!这些称呼的升级,意味着什么?大家也会懂。
对来自周围的不同“称谓”,我只能从容面对;随着“称谓”递增而增长的年龄,也不必畏惧。刘禹锡说得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欣逢盛世,好好活着!
(除了图2外,都是我的重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