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骑马打球到骑驴打球

中国体育发展史告诉我们,唐朝发展最好、最受瞩目的体育项目,非马球莫属。所谓马球,就是骑在马上挥杆打球,当时称为“击鞠”(踢足球叫蹴鞠)。唐代马球大概兴起于贞观十五年(641),是在唐太宗看了吐蕃(即今西藏)球队在京城表演以后,就倡导向吐蕃人学习骑马打球。唐人打马球,先从宫廷开始,然后扩展到军队,再扩展到民间。唐朝从唐高祖李渊开始到哀帝李柷(音祝),先后经历21个皇帝(包括武则天),其中绝大部分皇帝,都是马球爱好者,个别皇帝还嗜球如命。在众多皇帝中,唐玄宗李隆基的球技最高。唐代皇帝爱打马球,其风气之盛,为古今中外历史所罕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身为万人之上的皇帝热衷马球,必然带动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乃至宫廷宾妃,驰骋球场,挥杆打球。有史料报道,在骑马打球蔚然成风、或者成为时尚的时候,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郭英乂(音义),“聚女人骑驴击鞠”,开女子骑驴打球的先河。女子乘驴打球,当时称之为“驴鞠”。
驴鞠首先在女子中间开展,这可能与驴的特性以及与女子的身材有关。驴与马相比,个头比马矮小。据《关中驴调查研究报告》说,驰名中外的关中驴,最高身高为1.35米,一般小型驴的平均身高,只有1.10米左右。驴的性子比马温驯,奔跑速度比马缓慢,这就比较适合身高比男子矮小、体质比男子纤弱的宫廷宾妃、富家闺秀乘骑。
唐代出现驴鞠,也与唐人喜欢骑驴有关。诗人骑驴,觅寻诗句;张果老骑驴,云游四方;有些买不起马的官员,也只能骑驴,如同当下买不起汽车的人,只能骑摩托、骑轻骑或者骑共享自行车一样。据介绍,唐太宗贞观年间,一匹马为25000文;中唐时期,涨到4500文(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白居易没钱买驴,出远门时也不得不向别人借驴骑。
驴鞠发展到宋代,也得到了男子的喜爱。据《宋史. 郭从义传》介绍,郭从义曾给宋太祖赵匡胤做过驴鞠表演。表演固然精彩,但受到了赵匡胤的非议,认为驴鞠这件事,“非将相所为”。在宋太祖看来,身为左金吾上将军的郭从义,不应该骑驴打球,而应该骑马打球。从郭从义骑驴打球这件事看出,在宋代,驴鞠已经不限于女子了(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