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极限年龄是多少?
(2022-08-04 06:18:42)
今年7月5日,国家卫健委介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93岁。这个数字与10年前(2012)人均预期寿命73.5岁相比较,足足增加了4岁半,很了不起。当下,世界人均预期寿命名列第一的是日本(83.7岁),瑞士第二(83.4岁),新加坡第三(83.1岁)。我国人口基数大,要赶上名列前茅的国家,还需要加把劲。
按照生、老、病、死的生命规律,每个人最终都要离开地球村。其他动物也一样。曹操就说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神龟也有结束生命的时候。人最终能活到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各国的生命科学家都进行过认真研究,并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人,究竟能活到什么时候,即生命的极限,有不同的推算方法。例如,生长期推算方法。学者认为哺乳动物最高生命,相当于哺乳动物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20-25岁,因此,人的极限年龄是100-175岁。再例如,性成熟期推算方法。哺乳动物的最高生命,相当于哺乳动物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的性成熟期,一般在13-15岁,因此,人的极限年龄是104-150岁。
世界卫生组织经过调查研究认为,人的寿命很少达到极限年龄,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受到5个因素的影响:1. 先天遗传因素,占15%;2. 社会环境因素,占10%;3. 医疗条件因素,占8%;4. 天气、灾害因素,占7%;5. 个人因素,占60%。
关于人的生命极限,我们的古人,在人均寿命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作出了120岁的研判!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在其《素问. 上古天真论》里就说:“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文中提到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谈的都是上古之人认为的养生之道(我将在另一篇“博文”里做些介绍)。如果能做到这些,就能形神合一,终其天年。什么是“天年?”“天年”指的是人的岁数。唐代医学家王冰在给《素问. 上古天真论》的注解为“120岁”。此前,汉朝人孔安国的《尚书注》,也有类似的说法。《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其中的《洪范篇》谈到了“五福”;“寿”是第一“福”。什么叫“寿”?孔安国在“注释”中说:“百二十岁为寿”。达到120岁,就算有福之人。在战国时代成书的《尚书》、《黄帝内经》,都把人的最高寿命,定格为120岁,并分别称之为“寿”或“天年”,而且总结了为达到这个寿数的养生之道;而这些养生之道,还都适用于今天。这不能不对古人具有的智慧,肃然起敬!
《吉尼斯纪录大全》记录的最长寿老人是中国云南省人、气功养生家李庆远。他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卒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享年256岁。最初,《吉尼斯纪录大全》并不相信李庆远的年龄,后经实地考察,得到证实,并予以确认。接下来,就是2016年逝世的印度尼西亚人马巴高索,享年146岁(1870-2016)。据《历史档案》2019年第1期报道,在清代档案里,也记录了一位142岁的“人瑞”。
学者们说,人若过了百岁,机体各器官以及细胞自我修复功能,达到极限状态,并呈下降趋势,即便不受疾病因素影响,也会出现自然衰老以致死亡。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无疾而终”。在《尚书》里,“无疾而终”也属“五福”里的一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