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伶二三事

(2022-06-19 06:27:51)


 

刘伶是谁?知道的人不会太多。但看一看个别商店贴的对联:“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可能会猜出几分了。这是酒类专卖店的常用联。向李白打听哪家酒好,肯定是嗜酒的人,而且在酒场上,并非等闲之辈。刘伶就是一位在酒场上响当当的人物,而且留下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今安徽省濉溪县),约生于魏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约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终年约79岁。刘伶经历魏、晋两个朝代,是魏晋时期的的文学家、诗人,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合称为“竹林七贤”。这“七贤”中,嵇康、阮籍两人的名声最大,下来就该是刘伶了。

刘伶,据说身高只有6尺(三国时期,1=24厘米;6=144厘米),而且长得比较丑陋;他的官位也不高,只当过短时间的“参军”(相当于部队的参谋一职)。在晋武帝司马炎的一次“策问”中,大谈“无为而治”,被晋武帝辞退(免职)。就这样一位并不显眼的刘伶,竟然成了“竹林七贤”,并且受到学界关注的人物。

刘伶嗜酒,有“酒侯”的雅称。宋朝人司马光记录了一段刘玲的“怪事”:“刘伶嗜酒,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插,随之曰:‘死便埋我’”。意思是说,刘伶经常乘坐一辆鹿拉的车,带上一壶酒,一个仆人。仆人扛着一把锄头,跟在车子后面。刘伶对仆人说:“我死了,就挖个坑,把我埋了”。刘伶这种怪诞行径,被当时的士大夫认为是一种豁达,敢于把生死置之度外,因而称刘伶为“贤者”,不少人还争相仿效。

晋武帝泰始元年,刘伶因在皇帝面前大谈老庄哲学,鼓吹无为而治而丢了官。第二年,皇帝司马炎又派人征召刘玲回朝廷任职。刘伶不去,但又不敢公然抗拒。因此,当听说朝廷使者快进村的时候,便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一丝不挂,在房外四周“裸奔”。朝廷使者一看,原来是一位疯子,便无奈地回朝禀报去了。

刘伶写过一篇《酒德颂》,文字不多,一百来字,但时人对它评价不错。首先,刘伶首先使用了5个新词,受到肯定。这5个新词是:幕天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怒目切齿;熟视无睹;大人先生;奋袂攘襟(攘,音rang,第三声)(奋袂攘襟,即襟撩起袖子,奋然而起的意思)。其次,他以“大人先生”的口吻,通过酒,宣扬老庄哲学,认为醉眼朦胧中的人间万象,只不过是江汉浪涛中无足轻重、随波逐流、毫无个性特色的浮萍而已,只有醉中的自己,随意所适,无忧无虑,那才是生命本该有的样子。《酒德颂》是魏晋时期老庄思想泛滥的产物。苏东坡对《酒德颂》有过批评意见,认为与周公的《酒诰》精神,背道而驰。

意想不到的是,正史《晋书》有《刘伶传》、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七十八卷)有专门叙述、《世说新语》把刘伶列入《名士传》。进入现代,单田芳说过《刘伶传奇》的评书;中国评剧演出过《刘伶醉酒》的剧目;河北徐水有以刘伶命名的曲酒,叫“刘伶醉”、有刘伶醉工业文化旅游景区,有刘伶醉主题公园。

最有意思的是,山东枣庄、江苏淮安、河北徐水、山东泰安、河南新乡、安徽阜阳、安徽利辛7个地方,都说有刘伶墓。刘伶死后究竟葬在什么地方?这有待于考古学界来断定了。

别看刘伶貌不惊人,却没有在历史长河中被遗忘,直到今天,还拿刘伶说事。真有趣!

刘伶二三事

刘伶二三事

刘伶二三事

刘伶二三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