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见人爱的荷花

从今年5月下旬开始,西安小雁塔园区人工湖北侧的荷花相继绽放,招来不少游人拍照。昨天(6月5日),“端午”小长假第3天,雨后放晴,不少本地的、外地的游客,拿着手机、照相机,先后来到小雁塔园区人工湖北侧拍摄荷花。我晨练路过人工湖边,见到如此热闹场景,就边走边拍了几个镜头(见附图1.3)。懂行的人都知道,拍摄荷花的最佳时间是上午8-9点钟。据说,荷花有“晨开暮合”的特性。即早上初开、中午盛开、下午逐渐闭合。中午时分,荷花盛开固然美,但早上初开荷花,几分妩媚更美!
荷花是印度、越南和马拉维国的国花,但最早种植荷花的倒是中国。1973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镇发掘到了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即“河姆渡文化遗址”)。在“遗址”中,出土了“荷花化石”。出土文物证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先民,在浙江余姚地区,就种植了荷花。
史书告诉我们,我国早期种植荷花的主要目的,在于收获莲子和莲藕,并把它用于裹腹。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就有西周时期“薮泽已竭,即莲揭藕”的记载。意思是说沼泽湖泊的水干了,可以采莲挖藕了。把荷花当做观赏花卉,据说开始于春秋时代的吴王夫差当政时期。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为了讨好宠妃西施,特别修建了“玩花池”,移植野生红莲,供作西施观赏。到了唐朝,种植荷花的人多了。荷花不仅仅用于观赏,莲子不仅仅用于裹腹,而分别用于馈赠亲友了。“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是唐朝民间形成的习俗。即春天的时候,折枝梅花赠送远行的友人;秋天的时候,会采摘莲蓬送给怀念的亲人。诗仙李白也写过《折荷相赠》的诗篇。
“折荷相赠”,是因为荷花被看做是吉祥的花卉。“荷”与“和”谐音;荷花就成了“和睦”、“和谐”、“和善”的象征。莲子、莲藕也被看做是吉祥的食物,在婚庆场合,常常能见到莲子和莲藕的身影。
在陕西,我见过新郎家要给新娘家送莲藕。送莲藕的目的有4个:1. 表示新郎、新娘“佳偶天成”;2. 表示新娘出嫁后,不能忘记父母,要像莲藕一样,与父母“藕断丝连”;3. 寓意夫妻双方,像并蒂莲一样,相亲相爱;4. 象征夫妻双方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做一个高风亮节的人。
在陕西,我还见过给新郎家或给新娘家送礼时,送上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寓意“早生贵子”;也会送莲蓬的,寓意多子多孙,或好事连连。
莲,一生都是宝:花,可供观赏;子和藕,可作食用;叶和莲子心,可作药用。北宋人周敦颐说他爱莲,特地写了一篇《爱莲说》,其实,从古到今,爱莲的,何止周敦颐一人?今早,我在晨练时边走边拍的照片,就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山东的济南、济宁,湖北的孝感、洪湖、河南的许昌,广东的肇庆,江西的九江,把荷花当做他们的“市花”,也是一个例子。
“暖暖和风香不尽,伸枝展叶碧无穷。”如果有空,就来小雁塔看荷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