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逆商”比“情商”重要?

(2022-05-20 05:44:29)


 

昨天(519日),我写了一篇“博文”,题目叫《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情商: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阐述的论断:100%的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博文发出后,朋友王君在“评论”中写道:“90年代末-2000年初,社会上流行三商,即智商、情商、逆商。这三商,逆商排第一,情商排第二,智商排第三……”王君在“评论”说的这些内容,很有意思,有必要在这里做一些回顾。

王君讲的是事实。90年代末,社会上关于“三商”的讨论,很热烈,但有的人过分强调了“逆商”的重要性。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人只要具备了“逆商”,就可无往而不胜。实际情况,可能不是这样。

“逆商”这个概念,是继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之后,美国一位职业培训师保罗.史托兹在他的《逆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坏事件》书中提出的。作者所谓的“怀事件”,即遭遇逆境(挫折)。面对逆境(挫折),人们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方式,去摆脱困境,超越困难。这种反应方式和反应能力,就被称为“逆商”。

“逆商”,全称是逆境商数,也有译作“挫折商”或“逆境商”。“逆商(AQ)”与“情商(EQ)”、“智商(IQ)”,合称为“三商(3Q)”,或叫“3Q”。这“三商”哪个最重要?有的学者把“逆商”与“情商”,等量齐观,不分伯仲,是事业成功的左右手,得出的成功公式是:100%的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逆商)。有的学者却认为“逆商”重要,按数字排序:第一“逆商”;第二“情商”;第三“智商”。

学界的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排序最客观、最准确?我觉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若对“逆商”和“情商”仔细琢磨,我们会发想:“逆商”是指自己和自己相处的能力;“情商”是指和他人相处的能力。根据我的体会,两者都不能偏废。在“坏事”出现前,如果能充分运用“情商”,可能不一定会出现“坏事”。例如我们熟知的巨人集团的头头、脑白金的生产者史玉柱,他因为盲目投资“巨人大厦”,负债2.5亿,濒临破产。后来凭靠他的“逆商”,翻了身,一时传为佳话。但如果当初行事谨慎,认真审时度势,就不会有濒临破产的风险,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所谓“翻身”。

我们也会看到,在“情商”、“智商”相同的情况下,“逆商”高的人,遇到逆境,仍会坚持,直到成功;“逆商”低的人,可能就半途而废,一事无成。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在青霉素还没有面世之前,“606”是治疗梅毒的唯一药品。“606”这种药,据说是德国犹太裔科学家欧立希经过605次实验失败后,第606次实验才获得成功,因而取名为“606”。“606”的成功,彰显了“逆商”的关键作用。

在当下,在年轻人中,因为遭遇考试成绩不好,或遭遇失恋、失业、或遭遇创业失败,而变得一筹莫展、抑郁寡欢,甚至走向绝路的,大有人在。因此,重视年轻一代的“逆商”教育,非常重要。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要从娃娃抓起。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包括我自己小时候接受的教育,与“智商”、“情商”教育相比较,“逆商”教育最为缺失。幼儿摔跤应该说是司空见惯的常事,但家长们见到娃娃摔倒在地,大多赶紧把娃娃扶起,并且百般安慰,很少家长会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逆商”教育的缺失,足见一斑。

无数事实证明,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了“智商”、“情商”之后,还应该有“逆商”。有了“逆商”,才不至于半途而废,才有屡败屡战,越战越勇,不达目的,誓不甘休的勇气和信心、决心!

“逆商”比“情商”重要?

“逆商”比“情商”重要?

“逆商”比“情商”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