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怎样的一个人?
(2022-03-28 15:37:15)
范仲淹4次被宋仁宗征召入京,担任要职,但又4次被贬离京,改任地方官,先后在河中府、陈州、苏州、饶州、延州、邠州、杭州、邓州、青州、颍州等地担任知州。这都源于范仲淹过多批评时政,树敌过多,尤其与宰相吕夷简不睦。朋友梅饶臣曾作《灵鸟赋》相劝,希望他少说话,少管闲事。但范仲淹也作《灵鸟赋》以答,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一身正气,昭然若揭!
皇佑四年(1052)年正月,范仲淹因病逝世于徐州途中。据古书记载,范仲淹在患病期间,宋仁宗曾多次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不胜哀悼,遣使慰问其家人;下葬之后,亲自为范仲淹墓葬的碑额题写“褒贤之碑”,加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后又屡次加赠为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楚国公。靖康元年,宋钦宗又追封为魏国公。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康熙皇帝颁诏“以宋臣范仲淹从祀孔庙”。
除了官方褒奖以外,历代名人对范仲淹的评价也很多,从不同角度肯定范仲淹一生的功业。宋人欧阳修说他“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王安石说他“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苏轼说他“出为名相,处为名贤”;黄庭坚说他是“当时文武第一人”;朱熹说他是“杰出之才,天地间第一流人物”;金末元初人元好问说他是“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名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清人纪晓岚说他是“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我们的毛主席也说:“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