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范仲淹是怎样的一个人?

(2022-03-28 15:37:15)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范仲淹是一位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我学过他写的《岳阳楼记》,也给学生讲过《岳阳楼记》;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名句,我铭记在心,并一直教育着我。最近,因为写《张载与“横渠四句”》,重温了范仲淹慧眼识张载,以及他主政陕西、抗击西夏入侵事宜,引起我想对他从政经历作进一步了解的念头。通过学习发现,范仲淹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还在政治领域、军事领域、教育领域都做出了显著成绩,被认为是一位“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的文武双全人才。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出生第二年,父亲范墉就因病离世。迫于生计,母亲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姓为朱,取名说(音yue)。1011年,范仲淹南下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经过4年苦读,1015年考中进士,随后就进入仕途。他在广德军做过司理参军,九品,掌管讼狱案件事宜;1017年,升为文林郎,恢复原姓原名,不再叫朱说了。1026年,范母病逝,回家守丧。守丧期间,应天府首长晏殊邀请范仲淹执掌应天书院教习。由此书院学风,焕然一新,范仲淹声誉日隆,官运亨通。从1028年起,曾先后4次被宋仁宗征召入京,分别担任“秘阁校理”、“右司谏”、“吏部员外郎兼开封知府”、“天章阁待制”等职。在担任“天章阁待制”期间,恰逢西夏入侵,范仲淹被晋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到任后,更改军队旧制,分部训练,轮流御敌。经过多次战役,终于迫使西夏叛军李元昊向北宋称臣,西部边境得以安宁。平定西夏,彰显了范仲淹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宋仁宗的赏识和嘉奖,被加封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任鄜州路招讨使。

范仲淹4次被宋仁宗征召入京,担任要职,但又4次被贬离京,改任地方官,先后在河中府、陈州、苏州、饶州、延州、邠州、杭州、邓州、青州、颍州等地担任知州。这都源于范仲淹过多批评时政,树敌过多,尤其与宰相吕夷简不睦。朋友梅饶臣曾作《灵鸟赋》相劝,希望他少说话,少管闲事。但范仲淹也作《灵鸟赋》以答,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一身正气,昭然若揭!

皇佑四年(1052)年正月,范仲淹因病逝世于徐州途中。据古书记载,范仲淹在患病期间,宋仁宗曾多次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不胜哀悼,遣使慰问其家人;下葬之后,亲自为范仲淹墓葬的碑额题写“褒贤之碑”,加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后又屡次加赠为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楚国公。靖康元年,宋钦宗又追封为魏国公。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康熙皇帝颁诏“以宋臣范仲淹从祀孔庙”。

除了官方褒奖以外,历代名人对范仲淹的评价也很多,从不同角度肯定范仲淹一生的功业。宋人欧阳修说他“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王安石说他“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苏轼说他“出为名相,处为名贤”;黄庭坚说他是“当时文武第一人”;朱熹说他是“杰出之才,天地间第一流人物”;金末元初人元好问说他是“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名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清人纪晓岚说他是“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我们的毛主席也说:“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