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急生智,化险为夷

情急生智,或急中生智,说的是一个人在危急时刻,会猛然想起应对办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复旦大学出版社就出版了一本由孙小力等人编辑的《情急生智—中国古代奇异故事选》。最近几天,我也有过一次“情急生智”的经历,写出来与亲友分享。
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不可能不得病,只是希望少得病,得小病而已。近二三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人们更害怕得病,害怕感染新冠病毒,害怕感冒发烧。感冒发烧本是一个常见小病,但在疫情防控期间,医药门市部禁售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物;若到医院就诊,要扫码、要测温、要核酸检测;如果住院,只能有一个陪护,其他人不得随便探视。就在最担心害病、最担心得发烧病的时候,我的夫人病了,而且偏偏得了有发烧症状的病!
在疫情期间,如果发烧(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都得去“发热门诊部”就诊。对我们来说,就得去相距比较近的陕西省医院“发热门诊部”。夫人发烧了,怎么办?去不去“发热门诊部”?我有点纠结。凭借我具有的一点医学常识,经过反复研判,初步断定夫人的发热,是感冒发烧,不是“新冠”发热!我的依据是:1. 她注射过3针新冠疫苗;2. 从3月8日起,她连续做过7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3. 她除了到周围超市买些生活用品外,没有去过其它公共场所;4. 我们小区、社区,没有新冠病毒感染者;5. 她虽然发烧,但在38°C以下,属低烧;6. 她不咳嗽、不鼻塞、不口干、不咽痛,不存在上呼吸道感染,但倒有胃胀、不思饮食(发病第一天,除喝水外,什么东西也不想吃,饿了一天)、轻度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根据上述情况,我果断排除了感染“新冠”的可能性,判定为是感冒,是肠胃感冒!我给她服用了家里储备的藿香正气滴丸、附子理中丸。我没有去省医院,也没有去校医院,但我电话请教了在家休假的我们校医院的内科杨主任医师。她听过我的汇报后,让我加点黄连素、克感敏,也准备上连花清瘟胶囊。黄连素,我家里有;克感敏,是杨主任委托校医院护士长给我带回小区的;连花清瘟胶囊是我外孙女、外孙女婿连夜让UU给我送来的。我遵医嘱,在服用附子理中丸、藿香正气滴丸的同时,加服了黄连素、克感敏;也服用了3次连花清瘟胶囊,提防“新冠”感染。前后2天时间,烧退、泻停,胃口也好了,能吃点吃点稀饭、蛋羹、包子之类的食物了;前天下午,还去了附近超市购物;昨天下午,跟往常一样,去小区对面的小雁塔南广场与她的伙伴们走步晒太阳。夫人一度让我纠结的病痛,没了!
这次疫情下出现发烧这件事,我紧张过、担心过,担心感染“新冠”。情急之下,我还算理智,还能沉着应对,运用曾经了解过的一些医学常识,对症给药。在校医院杨主任的指导、关照下,终于药到病除,化险为夷!
人生在世,不能不得病,但最好少得病。在当下,在疫情之下,不幸得病,千万别得有发烧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