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

日前晨练时,透过晨雾,无意间发现位于小雁塔东侧的“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院内的两颗树上,挂满了黄色花朵(见附图1、2)。我以为是迎春花。但很快就作了自我否定,因为据我所知,迎春花属灌木,不可能长得这么高大。前天(元旦)下午,我又一次走近“考古所”。在冬日直射下,花朵金黄,并散发出阵阵花香,沁人心脾。我专门询问了从考古所办公楼内出来的两位工作人员:”这是什么花?“。他们一致回答是:“腊梅!”紧接着又补充一句:“我们的‘镇所’之宝!”
腊梅,多熟悉的名字!3年前,我在小雁塔塔院南侧的“三秦之光”院内,看到过栽在院内东西两侧的腊梅。可能经过园艺师“矫形”,腊梅树干没有往上自然生长,而是横向发展。所以两棵腊梅,通体高不过两米。昨天(元月2日),我又来到“三秦之光“院内。一进院门,就香气袭人。正如一首诗里所说:”隆冬时节腊梅开,暗箱迷离醉情怀。“不少游客闻香而来,或欣赏,或拍照。
腊梅,植物学家把它归于蜡梅科蜡梅属。因为它花开春前,又叫早梅;蜡梅花叶不相见,花开时,枝干枯瘦,所以又称干枝梅;蜡梅花开时,常遇下雪,所以又叫雪梅;蜡梅入冬初放,冬尽结实,又叫冬梅;蜡梅花色金黄,所以又称金梅或黄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蜡梅,释名为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成书的、由陈扶摇撰写的《花镜》也说:“蜡梅,俗称腊梅,又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此名”。
蜡梅与梅花相似,但亲缘甚远。梅花为蔷薇科杏属植物;蜡梅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王安石写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的是梅花。宋人王十朋写的:”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写的是蜡梅。梅花与腊梅,虽不同科、同属,但都傲霜斗雪,经冬不衰,都可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梅花与蜡梅花,都艳丽绝俗,坚韧不拔,都可与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
蜡梅原产于秦岭、大巴山、武当山一带。河南鄢陵刘庄村,家家种腊梅,有“刘家龙梅冠天下“的美誉。1993年,赵天榜等编写的《中国蜡梅.》一书说,腊梅的花色很多,有微黄、金黄、淡黄、紫黄、墨黄、纯黄等品种。小雁塔所见的蜡梅,该属于金黄吧。
不管是梅花还是蜡梅,都花开春前,浓香扑鼻。蜡梅花开,离春天就不远了!“愿借春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