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玉上的铜侵有三种沁色  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46

(2011-02-11 07:22:18)
标签:

祥云轩

商周玉器

分析

鉴定

收藏

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46

古玉上的铜侵有三种沁色

 

 

古玉上的铜侵有三种沁色 <wbr> <wbr>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46

古玉上的铜侵有三种沁色 <wbr> <wbr>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46

古玉沁孔“口小肚大”

    三年前,祥云轩在国内首次发表古玉沁孔“口小肚大”一说的研究成果。

    现在,已经被读者、网友、藏友、甚至被从事古玉研究和鉴定较有影响的人物广泛认定和接受,在网上,在博文中,在书刊报章中,在讲演报告中,在鉴定活动中,都认为“口小肚大”的沁孔之状,是绝对不可人为的自然古沁状态,足以做为古玉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看到这些反馈,祥云轩无比欣慰,在此由衷地感谢所有赞同、宣传、验证此说的朋友们!(见博文《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25 祥云轩发表古玉沁孔“口小肚大”一说的回顾》)

 

146  戚形白(或黄)玉人面佩

西周

5.7cm  5.6cm  1.1cm

 

造型与工法

    此器背面板平,正面鼓凸。上部器柄边缘棱圆,为冠,或为双角平发,中间钻孔以佩系;发冠与人面之间琢凹槽,以区分发冠与人面。上部戚柄简化,矮化,以至为发冠。

    面额饰弦纹棱,以为额发,象征女性;双目内宽外尖,平直,柳叶状,应为女性目;鼻挺,为器面最高部分;口窄细,近似月牙形,象征美女之面目。圆面斧刃状,边缘为刃。

 

沁状

    此佩玉质,应是白玉,或淡黄玉。当初为土黄色皮壳,全部氧钙化,布满沁坑和沁孔。经贴身佩戴两年,皮壳全部褪去,出现沁坑、沁疤,沁孔也消失殆尽。透光,可见沁点、沁花,为绿色,玉表可见残留的青铜微粒,因而可以断定,此佩之青绿色应是青铜所侵。

 

古玉上的铜侵有三种沁色(此文原创  欢迎转载  抄袭必究)

    刘大同在《古玉辩》中说:“受铜沁者色如翠石,名曰鹦哥绿。铜器入土,年未久即生青绿色,年久则尤甚,玉与之邻,为其传染沁入,复原时,比翠石而更娇润。”

    祥云轩在受侵古玉的表面上发现有凝结在玉表上浆体之内的青黄色的青铜颗粒,玉表并侵有黑色灰黑色、铜锈绿色、朱红色的斑点,并出现在同一件玉器上(见祥云轩的博客《红山文化玉龙之三》)。铜侵之色,有绿色、红色、黑色三种沁色,并不只是绿色。黑色是铜氧化之色,红色是氧化亚铜出现之色,绿色是碱性硫酸铜出现之色。不论何种色,都是铜元素在氧化过程中出现的锈色。这些颜色出现或侵蚀在玉器上,第一需要漫长的历史时间,第二需要等待形成足够的复杂的自然条件。而单纯的绿色沁,则只要玉器接触铜器,只要时间足够漫长,就会在玉器上形成绿色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