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19
酱色(褐色)沁为何种物质所侵






清代古玉藏家、理论家蔡可权说:“古玉宜首别真赝,而后辨精粗美恶。”
当代藏家总结说:“收藏一千件仿品,不如收藏一件真品,收藏一千件真品,不如收藏一件精品。”
祥云轩发表西周玉器需要强调的话
祥云轩的博客从8月5日开始发表西周玉器。西周玉器多有小巧、精薄的片状玉品,普遍运用一面坡刀砣工,易于仿制,操作起来,省料省工。多年来,其仿品数量之多,不下于红山玉器仿品和战汉玉器仿品。西周玉器仿品多年来轮番大批出现,有几种类型:1.带有红黄皮壳的优质黄玉和白玉仿品,玉质精美,剔透,精工磨制;2.人工加工黄白皮色的普通白玉或青白玉的大批仿品;3,运用劣质青黄玉,人工仿做灰皮,多为成批的器皿或大器;4.仿水晶的大批玻璃晶制品;5.运用西部地区所产的石性颇大的材质,仿制大批的礼器,如刀、钺、璧、璜等,运用当代的刀磨具仿西周的纹饰;6.运用俄料和韩料,制作各种大大小小的精美玉器,或仿朱砂沁,以冒充和田玉古玉真品。因其所有纹饰都是一面坡纹,人们(包括专家)大多都认为是西周精品。在此,祥云轩强调,藏友们应该清楚:西周古玉真品上运用一面坡纹,西周玉器仿品上也都运用一面坡纹,那么,古玉上的一面坡纹和仿品上的一面坡纹,到底有什么不同?不分清楚这个区别,就不能正确鉴定、不能正确收藏西周玉器。
119 白玉勾形龙
西周晚期
高5.3cm 寛4.2cm 厚0.9cm
造型与工法
老三代出现的所有勾形龙,都是红山文化勾形龙造型的发展与延续。
此龙为勾形,头龙状:上下唇为圆凸棱,在两侧的面上琢谷纹状云纹,以示上下卷唇;口角钻孔,以示微张;目近似菱形,眼角线加长,东周普遍运用此种眼目造型。身上的云纹均有商周玉器上普遍运用的鸟形变形云纹的特征;身中部的重环(或鳞)纹,其实是鸟首(鸟目)之状。尾后之棱凸,是鸟翅之端。尾呈圆状,亦龙亦凤。此龙乃是龙首鸟身勾形龙。
此器均用一面坡纹阴纹,坡寛,坡缓,坡起伏不平,坡上平行的砣痕较粗糙,不甚规整。有似商代玉器砣工之特征。
沁状
此器的沁色,为棕褐色,即酱色。此种沁色罕见,何种物质所侵,尚不得而知。所露白色玉质之内,侵有结块状、团雾状沁,应是水沁;棕褐色侵处之内(深处),亦隐约可见结块状、团雾状白色水沁的状态;玉表侵有麻点状微小沁坑,阴线槽内可见凝结的所泌之浆块。
酱色(褐色)沁为何种物质所侵?
此种沁色罕见,何种物质所侵,尚不得而知。如果说是铁锈沁,从玉器表面却观察不到铁锈、铁质的痕迹。铁锈侵蚀,即二氧化铁的腐蚀力极强,会在玉器表面上出现沁坑、沁孔、或沁沟,沁孔、沁坑中会积有锈质的微痕,而此器表面却光润洁净,没有覆盖或凝结任何锈质的浆层或浆珠。如果是高锰酸钾所侵,应该出现或浓或淡的紫色,此器表面未有紫色沁的迹象。水银、金银、铅锡、青铜诸金属侵蚀,都不应是此种沁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