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轩红山文化玉璇玑之二 红山文化人首鸟纹玉方形璇玑








造型与工法
此方形人首鸟纹玉璇玑,四个角上的牙凸,为两对女人和两对男人的侧面面影:琢鸮纹的一个角及其相对的另一个角,各琢上下两个女人之面的侧影,即一个冠檐较低,相对的另一个冠檐虽高凸,其下部齿牙中间却琢一条横凹槽,以区分和标识为女性,而且面上齿牙较少;另外两个角上各琢上下两个男人之面的侧影,即头冠高,齿牙多。这种设计用心良苦,男女形象特征鲜明准确,毫不模棱两可,并精心加强细节的琢饰和表达,加以突出男女组合的布局和位置。可见重点在于突出女性,鸮鸟图腾在女性的一个角上,相对的另一个角上还加以雕琢横阴线,以强调上下两个女人之侧面。这种富有想象力的构思和玉雕创作的水平,可以说,只有红山古人才能达到如此之高超和宏阔、细腻与精致。此器凸孔缘的特征,直接影响、传承到夏商玉璧和玉璇玑的造型。但是商代的多牙璇玑上早已模糊了、消失了红山文化玉器中鲜活的艺术形象和隆重的图腾内涵。
此方形人首鸟纹玉璇玑的特殊之处:
1.方形玉璇玑不曾多见,即使在老三代以后亦不曾多见。
2.齿牙为冠檐,其下部琢成排小齿牙。小齿牙的中部琢一条长阴线,此长阴线之上之下为上下两个人面的侧影,其线棱为下部人面的额上之冠檐。这种造型在红山时代以后不曾出现过,即使在红山文化玉器中亦不曾多见。
3.一个角内的玉面上琢饰阳文鸮鸟,其形象工整,对称,线条简练,特征鲜明。此角未留大尖牙,双人面侧影之间未琢分界阴线,不知其故。
4.另一侧的孔缘为漫圆状,并凸起一圈漫圆棱,似为系绳防磨之用。夏商时代的孔缘饰陡高之棱,显然不利于系绳。
玉鸮阳文凸棱的两侧的特征:有明显的反复刮削的原始磨痕;阳文棱两侧为漫坡,未有陡直的砣痕或机具磨痕,均有运用石器反复精心刮制的痕迹。
沁状
此器为碧玉,原始之色可能泛青黄,受侵后为此色。玉表普遍受金属侵,泛黄,泛黑,玉表金属氧化后为黑色。棕红色侵处多出现沁坑、沁孔。玉内侵有云雾流水状沁纹。图2黑色金属沁带显然是由于外部金属所侵而形成,如果是玉质内部天然自带的带状杂质,那么,中孔的圆棱上应该有天然自带的黑色杂质带的痕迹,而此器上却未有,只有其他颜色的沁色。
作者自我点评
此器上的沁状,与仿品上的状态,与酸蚀而加盘的仿品上的状态,有根本的不同,可以仔细比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