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羊、羊兽、羊神  红山文化人身跪羊玉发冠首  祥云轩红山文化神圣玉器之二

(2009-09-08 06:56:59)
标签:

红山玉器赏析

杂谈

祥云轩红山文化神圣玉器之二                             

                               关于羊、羊兽、羊神                     

                       红山文化人身跪羊玉发冠首次面世

 

关于羊、羊兽、羊神 <wbr> <wbr>红山文化人身跪羊玉发冠首 <wbr> <wbr>祥云轩红山文化神圣玉器之二 关于羊、羊兽、羊神 <wbr> <wbr>红山文化人身跪羊玉发冠首 <wbr> <wbr>祥云轩红山文化神圣玉器之二 关于羊、羊兽、羊神 <wbr> <wbr>红山文化人身跪羊玉发冠首 <wbr> <wbr>祥云轩红山文化神圣玉器之二关于羊、羊兽、羊神 <wbr> <wbr>红山文化人身跪羊玉发冠首 <wbr> <wbr>祥云轩红山文化神圣玉器之二关于羊、羊兽、羊神 <wbr> <wbr>红山文化人身跪羊玉发冠首 <wbr> <wbr>祥云轩红山文化神圣玉器之二关于羊、羊兽、羊神 <wbr> <wbr>红山文化人身跪羊玉发冠首 <wbr> <wbr>祥云轩红山文化神圣玉器之二关于羊、羊兽、羊神 <wbr> <wbr>红山文化人身跪羊玉发冠首 <wbr> <wbr>祥云轩红山文化神圣玉器之二关于羊、羊兽、羊神 <wbr> <wbr>红山文化人身跪羊玉发冠首 <wbr> <wbr>祥云轩红山文化神圣玉器之二

                                            

    以后发表所有的红山文化玉器,器形较杂,故有的可能不再以系列的形式发表。但所有典型而“开门”的藏品,还将逐一展示给网友、红山玉器爱好者、研究者与藏家。本藏品大多都是人们未曾见过、未曾有出土记录的红山文化玉器造型。本人于成书之前在此首次发表,让大家先睹为快,让经验不足的藏家和爱好者,粗略地感受一下红山玉器真品的基本状态。如有机会,有可能,最好能去北京十里河高仿红山玉器批发市场和潘家园周末地摊上多看看,多研究研究。收藏热,爱好古玉和红山玉,是好现象。但是不甚研究,不加以比较,不广泛见识真品与仿品,一味收藏,甚至照着证书上的样品按图索骥(具有证书的仿品随处可见),照着玩赝品的“经验”或误导去收藏,会越走越远。我有一位朋友,收藏了满屋子的红山仿品,对人工染色、人工造疤,人工盘功,深信为真,坚定不移,并拿专家证书为凭据。他坚持多年,起初说他的东西是假的,他不服气,甚至气哼哼地瞪眼睛。后来把作为研究的仿品样品给他看,并在今年《收藏》1月号上看到仿品的样品,跟他的收藏品是一路货色,他才开始动摇。好在今春已经觉醒,然而却以再不玩红山玉器为代价。你只要还玩收藏,不论玩什么项目,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同样的骗局或陷阱。要玩,要收藏古玩,最终必须自己长眼,必须达到自己能为自己长眼的程度为上策。自己如果暂时还达不到这种程度,就要三个皮匠胜过诸葛亮。独学而无友,孤陋则寡闻。切磋可以为师啊。

 

关于羊、羊兽、羊神

    甲骨文中,羊,即祥字。《说文》解释:“羊,祥也。”在古代,羊子,曰糕;三岁,曰羝;母羊,曰牝羊、牂(音脏);公羊,曰牡羊、羒(音分)。《周礼.夏官上>曰:“凡祭祀,饰羊。”“祭祀割羊牲,登其首。”即杀羊,供羊,供羊头。《礼记》、《周礼》记载,天子食麦与羊,大夫无故不杀羊,凡集会用膳,食羊与米饭。在祭祀、会同等庄重的场合,才用羊。羊是表达对天地祖宗虔诚、敬奉、崇拜的牲物之一。羊,是善良、驯顺、甚至是任人宰割的代名词。《诗经.羔羊》却以羔羊的形象赞美周文王,德如羔羊,为政俭节正直。《春秋繁露》以羔羊饮乳必跪其母的行为,赞美礼孝之德。羊最能体现善良温顺的性格,是吉祥嘉顺的象征。      古代玉器和青铜器中,有许多羊或近似羊的造型,其实都是远古关于羊的神话传说的记录、延续与再现。《山海经》记载与羊有关的的形象比较多,似羊非羊的羊兽有八处:无口羊,大尾羊,赤鬣羊,四角食人羊,羊身人面食人羊,目在耳后一角羊,四角马身牛尾羊,羊角人面虎爪羊。羊神有两处:一处是人面羊身神,一处是人身羊角(首)神,可驱除风雨水害。古人把神通广大的人或怪兽奉为神灵。羊被神化之后,便换上人身或人面,羊性人格合一,亦羊亦人,亦物亦神,便成为偶像,成为图腾。  

 

造型与工法

    《山海经》记载,在尸胡山至无皋山之间六千九百里的九座山中,所有的山神都是人身羊角,祭它要用一只公羊,用黍,即粘粟(粘小米)。它的威力和神通,在于它一出现,风雨水害全部败退。这样能够震慑水害天灾、庇护五谷丰登之神,远古之人不会有慢待之举。我们对《山海经》东山经中的诸山位置无须拘泥于现在的山东或东海中诸山之范围,经中五方之山水多处有重复、重叠现象,而且一部远古传说的记在文字,不可能处处确凿有据,而且其称谓在五千年之间定有悬殊变化。作为一种神,在远古时代当然有其地方性、局限性,但是,作为一位名神、大神,就能突破狭小的疆域,走向四方,就像后来的耶稣、默海默德、释迦摩尼,走向全世界一样,被更多的人接受。此件玉冠上的人身羊首神,与《山海经》中的人身羊角神,完全一样,一致。而且,红山文化玉冠产生在前,《山海经》文字记录在后,但血脉相承的关系却分明可见。红山文化是我国远古时代极为伟大、极为广阔、极为开放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成熟、先进、超前的文明。它对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甚至向东越海,对日本的绳纹文化都有影响。但是所有被远程影响的文化,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勉强达到红山文化的水平。可以推测,《山海经》中的人身羊角神,就是红山文化玉器中的人身羊首神的文字记载,或其影响之神。                                   

    此玉冠上的人身羊首神,何以要跪姿?神还能跪吗?此神毕竟是地上的神,昊天、天神、上帝,才是最高、最大、最神圣之神,人间最高的首领(当权者)要向昊天、天神、上帝乞讨风调雨顺、繁荣昌盛。上帝和人间首领之间的使者,一是巫觋,一是偶像之神,此二者达成默契,交流,由偶像之神转告昊天。至此人间的祭拜活动便达到目的。人间多氏族,多愿望,需要巫觋和各种不同职能的神互相沟通。红山玉器中为什么出现各种各样的人身兽、人身鸟、人身龙?说明红山文化时代是一个多神多信仰的开放时代。此玉冠上的人身羊首神,它必须虔顺、恭维地面对昊天,昊天才能接受它的转告,以赐福人类。这应是此羊神跪拜的原因。另外,此玉冠的造型,要求上部高耸威严,下部筒箍适用,中部形象端庄适中,以表达弘义要意为宗旨,所以非人身跪羊无可替代。     羊面三角形,与另一只玉冠的少女面形相似,双羊角,双鼻窝,侧面双横耳,均为羊之特征。跪身则为人形,双臂与双腿合而为一,亦臂亦腿,重在跪姿,何其简练,何其概括,何其娴熟,何其大匠之高超技法!       这一对跪女玉冠和人身跪羊玉冠,为一男一女,一阴一阳,跪羊玉冠略高略宽(一件18.3cm  9.1cm 5.8cm ;一件17.9cm  8.3cm  5.2cm)。在祭祀的盛大活动中,最高当权者及其夫人可能分别佩戴,也可能是女巫与男觋分别佩戴。无论谁戴,这一对玉冠豪奢轩昂,令我们可以想象五千年前远古先民举行盛典的盛大景观,可见佩戴者非凡而神圣的风采。现在把这一对玉冠展示给天下朋友,让我们从它狭小的筒箍中间穿过五千年的历史时空,去感受去领略去想象伟大红山先民们的生活天地、精神天地、艺术天地。我们可以说,红山文化是人类五千年前最古老、最辉煌、最高超、最伟大的人类文明!                                                   玉器上的原始刮磨痕迹大部消失,但局部依稀可见不规则、不平行、深浅不同的磨痕,其状对于那些认当代磨痕为原始磨痕的人们应能有所启迪与借鉴。                                                          

 

沁状                                                    

    此玉发冠的受侵状态,与跪女玉发冠相同。此对发冠,玉质不详。泛瓦灰土黄色之处,是盐碱沁层,即碱嘎巴,附有泥土。泛青灰色处,则是盐碱层脱落处或稀薄处。灰黑色斑点,或是由于包浆而显露的玉质,或是覆有孔壳的隐孔。隐孔(是本人首次发现、首次命名的红山古玉受侵形成沁孔的一种特殊状态),即是沁孔的孔口有孔壳覆盖而沁孔隐蔽存在的特殊状态。孔壳,一种是原玉质受侵被淘空形成孔洞,而孔口却还保留原玉质的一层薄壳,另一种是由沁质沁浆形成的薄壳,弥于孔口之上。隐孔,是红山古玉受侵现象中的一种奇观,能够发现、能够欣赏这种奇观,其趣,其感,其获,不言而喻。                                                        有人说红山文化玉器中没有黑皮古沁。因为当代人大批仿造酸蚀黑皮沁,人们大玩黑皮仿品,因而否定黑皮沁,可以理解其恶假求真的心理。但是,不能因此而认为红山玉器中就没有黑皮古沁。1980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就采集一件黑皮古沁的玉跪人。             

    本人的此对玉发冠的受侵状态,就是原滋原味的典型的黑皮古沁。因为是生坑玉品,有碱醭、碱层(碱嘎巴)、土层、浆层,覆盖其上,人们便无法看清其庐山面目。如果用水(开水)泡,刷洗,盘拭,其黑皮会完全呈现出来。但是,其色状,绝非高仿黑皮沁的那种硕大坑疤状(粗糙桔皮纹状)、或盘亮状、或人盘“包浆(其实是亮膜)”状。此器上的黑色,是天然水银或金属(氧化)所沁所致,在放大镜下可以清晰观察。水洗后的桔皮纹定是细腻、自然之状,并伴有典型的沁坑、沁孔(人造黑皮沁没有此状或与此状不同)。

 

作者自我点评 

    此玉冠上的古沁状态,是几千年岁月中物质沉淀与凝聚的结晶,沧桑感一目了然。自然沁盐碱层的皮壳,有一定的厚度,细密度,坚硬度,脱落处为点状、斑状,可见其玉质。在50—100倍的发大镜下,沁层和玉面上均包有或堆积透明的浆体(并不是盘功在高仿品上所形成的亮泽或亮膜),并可见到大大小小的麻密沁坑与沁孔,并在浅色的沁层上间有黑色的沁点。仔细观察这种沁点,其实都是黑色的凹坑,坑缘有向周边伸展浸润的毛纹或毛刺。黑色坑是金属侵蚀所为,黑色是金属氧化所变之色,这种黑色的亮点也是金属经过几千年老化的印证。在放大镜下,人为的金属是新鲜之色。玉面的人为白壳上布满混合涂料的各种杂质,其上无浆,氢氟酸和涂料所为之状,亦一目了然。裸露的玉面上一片亮白,一片闪光,或一片白膜,也没有包浆。                            辨别红山玉器、远高古玉器之真伪,关键不在于玉器之大小,不在于色质之优劣,不在于形制之雅俗,不在于纹饰之精粗,而主要在于玉器受侵的状态,受侵的特征,细微处受侵的状态和特征,在于工法和工具所遗留痕迹的基本特征及其痕迹受侵蚀的状态和特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