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孩子的“犯错”
(2009-07-16 15:50:42)
标签:
教育随笔/感悟杂谈犯错育儿 |
分类: 涛妈的文章 |
然而,少有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每当孩子犯错之后,成人轻则一番痛心疾首的指责:“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啊?人家孩子都那么乖,你却怎么老是教不好的呢?小错天天有,大错常不断,你真是个坏孩子啊?你真给爸爸妈妈丢脸啊!我们真后悔把你生出来啊!”重则一番惩罚和打骂,让孩子幼小的身心饱受摧残。试问,这些做法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父母是否想过,当孩子一开始犯错的时候,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做错了,也会努力地想要改正呢?只是生活无常,成长中的孩子没有太多经验,遇到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之后,他们在新事物面前总会表现出不知所措。孩子带着想要把事情做好的愿望,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该怎么处理。这个时候,他们会出自本能地保护自己,很可能会因此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措施,从而把本想处理好的事情给办坏了,甚至伤害了他人。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分析原因,帮助或指引孩子找到正确的做法。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孩子,只会让他们失去信心,从心眼儿里认定自己是一个坏孩子,认为永远也改不好了。这样一来,那些品行良好的孩子无端地被父母定性为坏孩子,一个个坏孩子真的就诞生了……
其次,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
其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来自育儿专家的后话:孩子涉世未深,难免会犯错,有时孩子犯错并非是有意的。儿童期是犯错误最多的时候,与成年人的犯错不同,孩子们大多不会明知故犯。也许,孩子出于好奇或无知,也许孩子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在看待问题上,常常容易夸大自己的问题,以为自己犯了错,父母再也不会喜欢自己了,如果父母再不能给孩子宽容,他可能会感到绝望。另外,如果因为一些无意的过错训斥、处罚孩子,不利于感化和教育孩子,成年人也会因此失去孩子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