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确看待孩子的“犯错”

(2009-07-16 15:50:42)
标签:

教育

随笔/感悟

杂谈

犯错

育儿

分类: 涛妈的文章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孩子不听话、调皮捣蛋、经常犯错、屡教不改,这一直是困扰很多家长的头疼事。但是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犯错,却是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学习的一个严肃课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成人也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更何况是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呢?成人应该意识到,孩子犯错误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如果活泼好动的孩子不犯错误,才真是不正常呢。成人们尚且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难道孩子就没有犯错的权利吗?如果说孩子有能力避免犯错的话,那要大人来监护什么?哪有允许发育完整、熟透的成人犯错,而不允许发育不成熟、无完全行为能力的孩子犯错的道理?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聪明,十全十美,希望他们永远做一个乖孩子。然而,这样的愿望是美好的,充满爱意的,也是错误的,自私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切勿以个人的喜好左右儿童的成长,应该以儿童的成长需要为根本,辅助他们身心的发展和统一。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孩提时代多犯一些错误,父母对此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小时候犯错是为了保证孩子在踏上社会后少犯致命的错误。
  然而,少有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每当孩子犯错之后,成人轻则一番痛心疾首的指责:“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啊?人家孩子都那么乖,你却怎么老是教不好的呢?小错天天有,大错常不断,你真是个坏孩子啊?你真给爸爸妈妈丢脸啊!我们真后悔把你生出来啊!”重则一番惩罚和打骂,让孩子幼小的身心饱受摧残。试问,这些做法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父母是否想过,当孩子一开始犯错的时候,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做错了,也会努力地想要改正呢?只是生活无常,成长中的孩子没有太多经验,遇到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之后,他们在新事物面前总会表现出不知所措。孩子带着想要把事情做好的愿望,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该怎么处理。这个时候,他们会出自本能地保护自己,很可能会因此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措施,从而把本想处理好的事情给办坏了,甚至伤害了他人。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分析原因,帮助或指引孩子找到正确的做法。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孩子,只会让他们失去信心,从心眼儿里认定自己是一个坏孩子,认为永远也改不好了。这样一来,那些品行良好的孩子无端地被父母定性为坏孩子,一个个坏孩子真的就诞生了……

    宽容,有时候比惩罚更有力量。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们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以下几条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
  其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来自育儿专家的后话:孩子涉世未深,难免会犯错,有时孩子犯错并非是有意的。儿童期是犯错误最多的时候,与成年人的犯错不同,孩子们大多不会明知故犯。也许,孩子出于好奇或无知,也许孩子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在看待问题上,常常容易夸大自己的问题,以为自己犯了错,父母再也不会喜欢自己了,如果父母再不能给孩子宽容,他可能会感到绝望。另外,如果因为一些无意的过错训斥、处罚孩子,不利于感化和教育孩子,成年人也会因此失去孩子们的信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