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跌拉起还有反复 盯好多空平衡点——7月8日盘后日记

(2009-07-08 17:09:53)
标签:

中海海盛

宜华地产

股票

    周边股市大幅下挫,今天沪深A股受此影响大幅低开。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为首的银行股大幅下挫,拖累股指11点后进一步走低,大调整似乎来临。但下午1点20左右,最低下探至3011后,券商、参股券商股大幅异动,地产股集体拉升,推动指数走出盘中逆转。最终,沪指收大幅低开、下影较长、实体不大的小跌阳线,深市收大幅低开、下影不长、实体较大的中阳。两市成交量均比昨日明显萎缩。

    今天大盘上下午反差较大,但一切尽在不言中。时间窗口的作用、外盘的影响、中国银行大小非的影响是偏空因素,而IPO开闸、周末效应对部分把板块如券商、地产是利好。如果你理解了这些,就会对今天复杂的局面了然于心,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

    今天,我认为最值得关注的盘口现象主要有:

    1、  各指数涨跌不一,深综指再创反弹新高;

    2、  21家品种涨停,无个股跌停,个股最大跌幅不足5%;

    3、  中海海盛、中信证券等券商题材股大幅拉升,是今日主角;

    4、  宜华地产等地产股后来居上,成拉动市场最大英雄;

    5、  军工、酒类、三农、医药等板块也有不错表现。

    从上述5点看,目前市场的强势特征比较明显,通过快跌来达到调整目的。由于深综指再创新高,故其它指数应仍有新高可期。重视指数的同时,注意热点轮动,锁定主流、做好个股才是你最应该做的。

    做股票,和行军打仗一样,首先要有计划,这个计划,就是盈利目标。同时,做股票,也必须要有保护性措施,也就是止盈止损点。1664至今,指数最高接近翻倍,翻几倍的品种比比皆是,且根据我的看法,7月是调整月,故如果你感觉近期操作难度加大,退场止盈、锁定1664以来翻倍、翻几倍利润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但指数后市还有新高,同时,多数朋友由于被套、未达盈利目标等原因还在场内,这就有必要设定好止损点。这个止损点可以个股为依据,也可以大盘为依据。以大盘为例,可看张图表:

 

大跌拉起还有反复 <wbr>盯好多空平衡点——7月8日盘后日记

    上图是上证指数日线图。根据我的标注,2372以来,指数一直沿途中白色上升趋势线震荡上扬、不断创新高的趋势比较明显。我认为,我们可以此白线设好止损,也就是多空平衡点,未跌破前,不改变做多策略,无论涨跌均以做多为主;有效跌破后,你可放弃做多,离场观望。

    具体细化,昨日、今天盘中大跌,可视为考验5日、10日均线的行为,但尚未对图中白线构成威胁,故至少到目前,我们一直坚守的中线继续做多策略不变。但短线,今日下午拉起,分时看盘系统出现太多破绽,故指数明后天应有较大反复。这一点大家要当心,故只逢跌做多,不追涨。

    周四关键点:3110,3030。

    大盘是操作的重要参考依据,故你要重视其对个股的影响。但大盘不是操作的唯一参考依据,你操作的成败是通过个股而不是大盘体现出来。

    目前行情进入1664以来B1-3-5收尾阶段,或已处在B1-4中,重在选择具有中线或短线安全边际的品种。

具有中线安全边际的品种主要指技术上形成四线开花牛股特征的品种,这是下半年最大机会所在。四线开花品种达到临界买点后介入,从自选股中删除,达到目标才逢涨退出是操作它们的最佳策略。

    具有短线安全边际的品种,则主要从资金流向、政策、行业动向等角度把握。按我的理解,主要有:

    1、  钢铁、水泥、铁路、工程机械等拉动内需板块;

    2、  券商、参股券商、创投等IPO受益概念股;

    3、  调整到位的地产股、地产股中的补涨股;

    4、  电力等补涨蓝筹。

    上述机会,形态优先,价格优先,重在补涨。可以30分钟战法、涨停板战法等做为把握买卖点的参考。

    周四计划:注意关键点,中线关注四线开花品种,短线关注4类机会中的最强补涨龙头!

 

    预告一则喜讯: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富管理研究中心邀请,我将于下周六、下周日(7月18日、19日)在北京举办实战操盘免费讲座和强化培训。本次主题是《如何做好下半年》、《短线黑马的捕捉和中长线潜力股的挖掘技巧》,相关内容均做了重要更新和完善。欢迎全国各地朋友届时到场参加!

    详情可点击http://www.china196.org/Html/VoidShow1.asp?VoidID=80&SortID=129或参看本人博客公告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