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阳穿四线 反抽还是新上攻开始?——4月29日盘后日记

(2009-04-29 16:50:36)
标签:

股票

    昨晚美股小跌,今日沪深A股早盘小幅低开。但“上海双中心建设提速”、“三大行首季净利润超800亿元”、“罗杰斯继续增持中国股票”是明显的暖风,指数开盘不久就震荡走强。前一小时以徘徊为主,随着11点后关键点2422被突破及银行股的走强,指数出现继续拔高,下午更是放量大涨。最终,沪深A股均收小幅低开但大幅走强的中阳,成交量比昨日明显放大。

    4月22日以来的下跌,让人气重陷低迷,尤其猪流感,越发增添了空头力量,故今天大盘大涨,再上年线,几乎让所有人感到很意外。但市场就是市场,你必须尊重它。

    盘口是现象,但通过现象能看到本质。今天,我认为最值得关注的盘口现象有:

    1、  沪指同时穿越5、20、30、250四条均线,即一阳穿四线;

    2、  银行板块全面走强,浦发等攻击涨停;

    3、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板块大幅走强,多档涨停;

    4、  地产股大举发力,数档涨停;

    5、  个股涨多跌少,30余家品种涨停。

    从这5点看,今天市场重新进入极度亢奋状态,鸡肋行情应已结束,经过大跌后,个股再度进入活跃期。但从活跃的板块看,主要以业绩、补涨、调整到位为理由。

    之所以我没有下“强势市场”的结论,主要在于今天大涨虽让人高兴,但是在极度亢奋、利好传闻等刺激下产生的大涨,多头发力过猛,故持续能力值得怀疑(尤其银行股等)。今天沪指最高遇阻10日均线就是对持续能力的一种警告,故要适当提防明天早盘的回落。

    一阳穿四线,在均线排列组合全部合理下,是要继续大涨的信号。但目前日线及分时系统的均线排列目前没有达到合理化,至少需要一到二日进行修复。特别是30分钟、60分钟系统及分时波浪,这点比较明显。故对于今天踏空行情的朋友,不必感到可惜,完全可以在明日或5月初的回试、二次探底中择股进场!

    因此,今日一阳穿四线,从谨慎角度,不是反抽信号,仅标志鸡肋行情结束。确立新上攻即B1-3-5为时尚早,至少需要一到两日回试确认。按切线理论,最聪明的投资者可以在回试确认中、下跌中、甚至再破年线时逢跌进场!

    周四关键点:2481,2430。

    大局观上,1664以来的中级反弹依然在继续;微观上,目前处于2579以来的反弹调整期。年线可能是五一前后指数短线波动的中轴。故操作上,我认为可用以下措施来应对:

    1、 既然中级反弹在继续,年线是近期中轴,故重在择股,买点逢跌,卖点逢涨,尤其2481上方,应有短线卖点出现,注意逢涨调仓或退出;

    2、既然年线短线会多次上下,如再次会靠或下破年线,注意逢跌买点。

    明天是4月收官之战,也是年报、季报最后披露期,业绩风险应不再是选股的主要考虑因素,最担心的还是前期提过的市场热度过高、管理层是否会有打压措施在5月出台。故年报、季报后,可以中长线、战略的眼光选股,波段性地关注一些主题投资机会。

    根据对5月行情的看法,结合行业分析、新龙头战法、新涨停板战法,我建议关注以下主题投资机会:

    1、  医改隐性受益、猪流感或能受益的生物医药板块;

    2、  纪念5.19、迎接创业板的3G、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创投等新经济概念股;

    3、  煤炭、有色、地产等核心蓝筹。

    以上机会,严格控制仓位,注意逢跌。可以30分钟战法、涨停板战法、龙头战法等掌握出击和退出时机。其中,由于莱茵生物继续涨停,医药股我认为今日很多是强势调整,按相反理论,正好是不用追高的逢跌买点;地产则注意有关传闻是否能得到证实;煤炭、有色一贯是蓝筹中最有爆发力的,故暂不看好银行股。(前日我提示权证,这两日康美、阿胶、上汽等果然尽显大涨效应,我认为短线高手可继续关注权证!)

    周四计划:注意关键点,逢跌关注医药、3G、新能源等板块中最强、最具主题投资机会的龙头!

 

    5月是充满变数和机会的一月。预告一则喜讯:

    我将于5月9日、10日(下周六、周日),在上海良安大饭店举行实战操盘免费讲座和强化培训,主题是《短线飙股和中长线潜力股的挖掘技巧》,股票、权证、技术面、基本面、操盘选股系统等均涉及。欢迎全国博友和有关专家届时到场。

    详情请点击http://www.ttgy.com/forum_view.asp?forum_id=53&view_id=5863或参看本人博客公告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