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蓝筹轮动有序进行 注意周初逢跌买点——3月20日盘后

(2009-03-20 16:38:23)
标签:

国阳新能

股票

    昨天美股小跌,但国际大宗商品大涨,故今天A股涨跌基本受资源股左右。早盘,承接昨日强势,两市小幅高开后继续上冲。但毕竟连续反弹几日,获利盘较多,故上冲接近2300后,多数品种开始主动回调。下午开盘不久,探至2250后,在有色金属全面走强带领下,指数振荡反弹,但无法超越上午高点后,尾盘又有回落。最终,沪深A股收盘均小幅上涨,沪指收小阳星,深市受波幅大的阴十字星。两市成交量均比周四略有放大。

    今天,最值得关注的盘口现象有:

    1、  二八现象明显,赚了指数不赚钱,多数个股下跌;

    2、  两市涨停家数比昨日略多,但依然不够多;

    3、  除武钢权证,下跌个股跌幅控制在7%以内;

    4、  有色金属集体大涨,黄金、铜类股几乎全部涨停;

    5、  多数地产股今日调整,“慢股”中石油大幅上涨。

    从这五点看,目前市场处在强势格局中,但强度值不如春节前后。特别从有色、中石油大举发力,指数也不能大涨看,随着指数到达2300关口,多空分歧开始加大。故要意识到春节后暴涨的题材股在逐步退潮,蓝筹股逐渐成市场主导,但这个主导不是集体大涨,而是呈板块轮动特征。

    技术角度,建议盯好3月几个重要低点,如2037、2088、2086。2037是3月行情最重要起点,2088意义不大,2086则是3月行情次重要起点。从分时波浪看,2086到今日上午2293,沪指做了一个小5波上升,故这几天必然会有个小三波回撤来进行修正,这也是今日指数在10点15后产生盘中下杀的最重要原因。

    从小三波回撤角度,今天完成了2个,估计下周初还会有第3个。第3个的极限区域应该是在2220附近(昨日标明的关键点)。一旦下周初有下杀,不是标志行情结束,而是代表调整结束。故下周初如有下杀,注意买跌,注意逢跌买点;如无下杀,持有主流待涨就是!

    周一关键点:2330,2250,2220。

    1664、1814以来的行情,是一次明显的中级大B浪反弹。大B浪反弹幅度大、时间长,是假牛市,故我认为,在个股炒作上,也会部分复制牛市中的某些成分,采取热点、板块轮动的方式。具体是:

    1664~2100,以拉动内需类热点为主;(已成历史)

    1814~2402,以中小板、低价垃圾题材股为主;(已成历史)

    2037~???,以非题材核心蓝筹为主。(我的看法)

    故在后期操作上,我依然建议大家从两个方面应对行情:

    1、意识到2402应不是1664、1814以来反弹的高点,由于蓝筹未大动,大B浪反弹依然在有序进行中,故在创2402新高前,逢跌就是买入时机;

    2、蓝筹股应是3、4月行情中重点关注的对象,应加大对蓝筹股的研究、出击力度。

    蓝筹股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涵盖面,重在预期,即关注行业基本面已经向好或有向好因素,但挖掘力度不够、底部形态坚实的品种。同时,少数题材股因行业基本面大变化,也有成为蓝筹新成员的可能。

    根据我对政策、行业的理解,结合涨停板战法、龙头战法,以及强度值排序,建议下周大家可关注以下机会:

    1、  煤炭板块;

    2、  有色中尚未暴涨的品种;

    3、  房地产板块;

    4、  汽车板块;

    5、  医药新蓝筹;

    6、  3G、电子元器件等题材性机会。

    这些机会,要注意是轮动的;除了超强龙头按新涨停板战法,基本是逢跌买进。有色下周初应有卖点,煤炭、地产下周初应有逢跌的买点。同时,在设好止盈止损基础上,拥有交易成本低和T+0优势的权证,依然是短线高手可重点考虑的对象。(近期,部分权证屡屡异动,要注意)

    组合今日动作不大,主要在煤炭股内部做了调仓对昨日调进的煤炭股成员国阳新能做了获利调出,按30分钟战法、涨停板战法,对煤炭股中一档发出强烈买入信号的品种做了调进。同时,出于对金属材料类个股的关注,组合也对一档蓄势充分、底部形态坚实、但尚未大涨品种做了逢跌调进。其它仓位暂时不动,准备持有待涨。根据我的看法,下周必有好运!

    周一计划:注意板块轮动,逢跌关注地产、煤炭、汽车、医药等中最强的龙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