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弹第二支点找到  周四周五逢跌进场——5月28日盘后日记

(2008-05-28 16:16:58)
标签:

中创信测

股票

 

    这个世界永远是平衡的,喧嚣之后是平静,平静之后孕育爆发机会。这点用来形容近期大盘走势比较恰当。

    本周以来,大盘走势特别沉闷乏味,连续缩量阴跌,沪指昨天更是创出一个月以来的最地量。但由于世界是平衡的,市场先生永远都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告诉你大的转折会到来,打破沉寂的格局。

    这种蛛丝马迹只有有心人才能发现,才能仔细观察到。今天上午,业内有位做私募的朋友给我发了张图表,在4.24缺口处标注了一下,“今不入要踏空,不都等回补缺口抄底吗?这些人太聪明了”。他的意思很明确,下午要出现重大向上变盘,让割肉者和踏空者后悔。

    当时股指期货的消息没有出来,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敏锐的眼光和良好的盘感。股市是有风险的,但股市也是有规律的,规律永远只有少数人运用和掌握。

    我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得出这个结论,但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方法甚至你也能掌握,就看你是否是有心人了。根据我的看盘系统,前天、昨天,大盘的5、15、30分钟分时系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底背离,这个我在昨天、前天博文中有所提及。同时我提到60分钟、日线尚没有发出明确信号。

    今天上午整个盘面格局还是和昨天一样,很沉闷,但我的看盘系统已经开始发出相应的信号,我中午及时把这种信号向部分网络培训学员做了暗示,并在图中做了说明。我用的依然是简单的背离,因为60分钟和日线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我不想说我提前发出了下午要变盘的信号,我只是依据自己连续多天对背离的追踪做出了相应的判断,这种判断只能做为朋友们的参考,也许他们还是没有意识到。马前炮和马后炮之争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最有意义的是什么?是判断今天大涨的性质,明确持股者、割肉者、踏空者应采取的操盘策略!

    这个时候,波浪理论又会帮我们大忙。截至今天收盘的分时波浪显示,2990到3786是反弹第一波,5月6日3786开始的下跌属于对第一波反弹的修正,又分为三个调整子浪,3786到3508很清晰,但3706到3333走得很模糊,由于今天下午的大幅上涨,可以判断3786开始的调整已经终结,反弹第二支点已经找到,就在3333,反弹第二波已经开始!

    还是前期看法:缺口是否回补不会影响到浪型的划分。因此,依然等待回补缺口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但我不完全同意那位私募朋友的看法,因为我的看盘系统显示,今不入者,踏空者和割肉者,在明天、后天将有逢跌进场的机会。

    由于股指期货相关消息出台,下午的上涨很突然,只有部分有勇气的或先知先觉的资金选择了进场,故下午虽有放量,但拉得太急促,分时系统留下太多缺憾,故明、后天上午或有非常好的回档机会,这将是朋友们大举进场、调整持仓结构的大好机会!希望大家不要错过,否则,到时候,真的会面临大举踏空的尴尬局面!

    参股期货板块启动比较突然,我们可密切注意今晚明早有关股指期货的消息面,以判断是做二次介入还是回避。但范副主席的讲话按我的理解,要关注大盘权重股,如银行、石化等。3G板块明天将正式分化,基本面成长预期最优秀、技术上形成三线开花的品种才是关注对象。抗震救灾是长期任务,板块成员经过5天左右调整,不排除又到了梅开二度时机。农业、新能源、煤炭等由于有中长线资金把守,价值挖掘之路依然在继续。创投、奥运、券商等今天力度一般,需要进一步观察。

    所有这些板块,有一个共同操盘原则:逢跌买进,逢涨卖出!

    考虑到明后天会有二次买点,故今天组合动作力度不大,按昨日计划获利调出了3G龙头之一的600485中创信测,对灾后重建板块一档人气龙头进行做了调进,昨日买点没到,今天下跌时无疑是买点,其股价水平我感觉在该板块优势明显,强度值最高,明天有机会将继续加仓。3G板块我又做了仔细研究,查看了相关研究报告,已经重新锁定了2档基本面最优秀、技术面发出三线开花信号的品种,准备明后天逢跌调进。

    综合看法:受股指期货相关消息刺激,大盘下午出现大幅上涨;考虑到60分钟和日线已经发出明确信号,故反弹第二支点已经找到,反弹第二波已经开始;明后天会有反复,是踏空者和割肉者逢跌进场时机,要好好把握;继续看好3G、灾后重建、农业、新能源、煤炭等板块,而参股期货、银行、石化、奥运、创投等板块则要留意消息面;所有板块,逢低买入、逢涨卖出是共同原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