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美vannessamae音乐母女关系明星家庭育儿 |
分类: 名人采访 |
陈 美 采 访 文
《世界时装之苑》2001年7月约稿
去香格里拉饭店采访陈美之前匆匆地翻阅了一些她的照片,里边的她大多时间飘逸着一头凌乱的长发,化着不符合年纪的浓妆,穿着大胆袒露的衣服—一个极力要表现性感的美女。
再努力回忆几年前曾经瞥过一眼她在台上演出的电视报道,印象中她很狂野、很现代、很另类。
待到看见她本人时,却感觉好象见到的是另外一个人。
当时我们已经在孔雀酒吧里等了她一个半小时。屋子里空调很强,冷如冰窖,我们只好拼命喝热水。EMI唱片公司的代理时时探头进来,告诉我们陈美在自己的房间里,尚未准备好。
我们等得心中开始有些怨气时,陈美大踏步走进酒吧。人常说美丽是一种力量,那天这力量把我们的不耐烦一把胡掳走了。
陈美的面容的确十分美丽,是那种让人看到心中一喜的舒服畅快的美丽,而不是照片上所显示的冷漠的艳丽。那天她只是略施粉黛,长发简单地束在脑后,穿了一件无肩无袖的上衣,配着牛仔长裤。身材瘦长而单薄,简直可以说是形削骨立。站在眼前的陈美看上去比所有发行在外的照片都更显年轻、清纯、文静而亲切。
没有什么废话,她在众人之中确认我是要采访她的人后,跟着我在一张桌子前坐下来。整个45分钟采访过程中,她都认真地前倾着身子与我交谈,几乎没有改变坐姿。
坐稳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告诉她,我对她基本上是一无所知。她笑说这样最好。不过当我请她简单地描述她自己时,她显得有些吃惊,看来还是习惯了所有采访她的人都熟知她的情况。至少是熟知她的音乐生涯。她一开口就说,“我是一个小提琴手。”而后向我耐心地解释了一遍她的职业简历。
她在音乐方面所取得的名声和成就是众所周知的,今天我不是来谈她的音乐,而是来了解她个人。
她先是觉得有些意外,“哦?至今为止所有的采访都是有关我的音乐的。”而后半开玩笑地抵御了一句,“我个人?我个人是一个很隐蔽的人…”
我当然尊重她的隐私。但她能否谈一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对于童年的回忆?
她明显地松了一口气,开始对我讲她的家庭。
陈美生于新加坡,母亲是新加坡人,父亲是泰国人。才华横溢的母亲既是律师,同时在钢琴方面造诣颇深;父亲原来经营饭店,后来改行经营移动电话。亲生父母在她三岁时离了婚,母亲带她去英国,嫁给她的继父,一个英国律师。不知为何,母亲和继父没有再生子女。作为独女,陈美从小到大得到双亲许多关爱,这也是她成功的因素之一。陈美4岁开始学钢琴,5岁开始学小提琴,曾经拜师于中央音乐学院的林耀季教授,后就读于伦敦的皇家音乐学校,班上所有的学生都比她大七八岁。
陈美对继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收养了我,给了我全部的爱。他资助我上学,给我买了第一把小提琴。在我的成长和演艺生涯中,他给了我许多帮助和支持。”
谈到母亲,陈美的语调变得有些晦涩。这是因为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更加特殊,更加复杂。母亲在陈美12岁开始制作唱片和演出之后,就辞去律师工作,成为陈美的经纪人,简直是将自己全副身心投入到女儿的事业和生活当中。母亲是一个雄心勃勃、精明强干的女性,对陈美管教很严,事无巨细,均由母亲一手裁定。从结交什么朋友、去什么地方渡假,到穿什么衣服、化什么妆,母亲皆全权掌管,禁令颇多。母亲甚至严禁陈美用刀子削水果,因为怕划破她那双珍贵的手。
“我从12岁开始演艺生涯,当然需要一个人在一边指导我、约束我。母亲常教诲我要努力工作,财富不会从天而降。对这些,我一点儿也不反感。”
然而随着陈美年纪的增长,阅历逐渐丰富,性格逐渐成熟,她与母亲在各方面开始产生分歧。“当你长大之后,你会告诉父母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让你过你自己的生活,因为这实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不过,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母亲和我的生活合为一体。”
“而且,当你和家人一起经营事业时,”陈美字斟句酌地说道,“这种合作关系会对亲情产生负面影响。”
“就好象由母亲教你学开车一样。”我打个比方。
“对,”陈美笑着同意,并且加上一句,“尤其如果她自己都不会开车的话!”
尽管在母亲的掌管下,陈美名利双收,成为世界上最年轻最畅销的小提琴家,个人财产高达四千万美元,她却越来越感到不自由。在她最新专辑《变更》中,有一首歌名叫“白鸟”,讲的是一只关在金丝笼子里的小鸟。虽然作词不是陈美,但她承认歌词反映的就是她自己20岁之前的生活。“虽然笼子是金子打就的,装潢华丽,但鸟儿还是向往自由。”陈美这样诠释歌词含义。在母亲保护下成长的小鸟,羽翼渐丰,渴望单飞了。
“所以,两年前,我20岁时,决定和母亲在生意方面分离。”母亲曾经抱怨由于在陈美事业上投入精力太多,自己没有更多时间去做一个妻子和母亲。陈美认为,母亲脱离自己的演艺事业,会让两个人都有更多的机会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与母亲在生意上分开后,陈美经历了重大的改变。从音乐风格到形象装扮,都与从前大不相同。新专辑的主题就是变化,从各个角度反映陈美独立后的改变。
“这两年,我的生活更加自由也更加快乐。”陈美的语调变得欢快起来。“我从父母的房子里搬出来,和男朋友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也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们。总之,我有一种解放了的感觉。”
对于年仅22岁的陈美来说,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有两个:一次是她5岁时回到新加坡外祖父母身边渡假,“当时他们都健在,都还年轻,对我也比母亲更加宽容溺爱。”另外一次就是去年开始制作新专辑。“终于我可以一切自己说了算,不受母亲或老师教导的影响,独立制作,自己挑选制作班子。”
而最哀伤的时刻莫过于她心爱的狗去年被车撞伤后不医而亡。“我从来没有那样伤心过。我在这世界上最爱的是他,虽然我只养了他5个月,心里感觉他就象是我自己生下来的孩子。前天有人提起他们的狗死掉了,我差点儿哭出来。”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陈美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待在家里,去公园遛狗,外出就餐,看电影,冬天去滑雪,和朋友以及男朋友共度时光。陈美说她喜欢看动作片和恐怖片,不喜欢看纯粹的喜剧和言情片。至于对暴力和恐怖的偏爱是否源于内心深处的某种燥动感,而这燥动感是否驱使她在舞台上奔放狂野,陈美自己不置可否。
“看恐怖片就象是吃辣椒,”在听到我对她类似精神分析的提问后,陈美咯咯笑着解释说,“你明知不利于自己的神经,但还是想试试自己到底有多大承受力。我其实很胆小的,看的过程中,经常捂眼睛或者把脑袋埋下去,不敢看银幕。”也许她心中对某些事物怀有恐惧,而强迫自己看恐怖片是在锻炼自己克服这种恐惧。
陈美的确喜欢吃辣,她喜欢吃中国菜、泰国菜和印度菜。大约半年之前,她停止吃肉,荤腥上只限吃鱼和海鲜,偏爱面条和米饭。陈美说自己很不擅长化妆,仅在需要面对公众时由专业化妆师来给她涂脂抹粉,自己平时很少化妆,因为不喜欢化妆品糊在脸上的感觉。她甚至厌烦任何护肤用品,但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如伦敦和北京,必须使用润肤液来保护皮肤。对于陈美来说,最重要的护肤手段是清洗。
“你可以往脸上堆砌很多化妆品使自己看上去很美,但最根本的是你的脸要干净。”陈美说。
至于在个人装扮方面,陈美深知自己的形象曾经备受非议。15岁那年推出的“小提琴手”专辑封面上,陈美一袭袒露衣裙,湿漉漉地浮出水面,极具性感挑逗意味,在音乐界引起轰动。那是她母亲和经纪人设计的形象,目的是为了吸引人来买唱片。现实中的陈美,喜欢简单朴实的衣服,偏爱牛仔裤和无袖上装。“我从来不喜欢超短裙,但喜欢穿紧身T恤衫,露一点儿肚皮。”
陈美母亲喜爱著名品牌时装是出了名的,陈美自己呢?
“我其实不喜欢穿裙子,不喜欢打扮得很女性化,也不喜欢很女性地为人处事。内心当中,我更象个男孩子,比较厉害泼辣。”陈美这样定义自己。
“我并非刻意要打扮得性感。”陈美接着说,“我觉得自己长得还行,但是美貌并不是靠得住的东西。我有一个被我吸引的男朋友,我只需要对他一个人有吸引力就行了。”
我问她能否多透露一些这位男朋友的信息。
“他是一个很隐蔽的人…”陈美又开始防御了,不过这次她也知道自己理亏,因为是她主动多次提到这个男朋友的,而且脸上总难掩饰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甜蜜。陈美的男朋友年长她九岁,经营葡萄酒生意,他们已经相爱两年半,关系十分稳定。
陈美的外婆是马来西亚华裔,外公来自中国大陆。陈美是吃着外婆烧的美味中国饭菜长大的,从饮食习惯方面就与中国有着难解难分的关联。外公去世后,陈美对于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一种紧迫感。
“不过,即使我不是亚裔,而是一个纯种白人,我也会对中国感兴趣。”陈美说。“中国很大,世界对于中国了解甚少。人们仅仅知道有个北京,北京有个长城、还有天安门。我自己对中国的认识也很肤浅,但我很想知道得更多。”明年陈美将来中国巡回演出。
采访结束后,陈美立即坐到摄影师指定的位置上,开始拍照。那天我们带了三大包名牌时装,准备让她换穿,但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穿这些别人设计的服装,坚持只穿自己的衣服。
(采访用英语进行,因照片不理想,这篇文章未能登出)
200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