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石一枫杂文] 吃屎挑尖儿
(2010-05-24 09:33:43)
标签:
早教误区育儿 |
分类: 其他育儿相关 |
这是我在《新京报》2010年4月14日看到的一篇文章,转贴到一个妈妈们聚集的网站上后,大家反响挺强烈的,虽然文章的比喻有些令人作呕,但其寓意深远,细想则令人拍案叫绝。妈妈们纷纷表示,不推孩子做“挑尖儿高手”。现在转贴到博客上,跟更多的朋友分享。只是先警告大家一句:文内比喻可能会引起你生理方面的不舒服,建议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或者饭前饭后马上看这篇博文,以免败坏胃口。
吃屎挑尖儿
文/石一枫
来源:《新京报》2010年4月14日
前两天又跟老同志学了句精致的下流话:吃屎都得挑尖儿。这话常被用来形容这么一种人:天性争强好胜,事事都得争第一,但恰恰是争第一的焦虑,让他们失去了判断力,分辨不清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所以在生活中免不了吃屎;因为争强好胜,所以吃屎却也带了一种“不混同普通人民群众”的优越感:你看,我吃的是那个尖儿,吃得多么优雅。因为吃到了尖儿,吃屎这么一件苦不堪言的事情,也变得妙不可言了。
悲哀的是,在我们的时代,但凡有点儿追求的人,好像都避免不了“吃屎挑尖儿”的行为。先从自我批评开始总结。本人一度很喜欢看话剧,颇看过几出破工厂垃圾堆里的“无主题先锋剧”,看完之后也煞有介事地和一群秃顶、大胡子狂喷“存在”和“人性”之类的大词儿,然而把半个北京的神经病都看了一遍后,偶然碰到电视上放《茶馆》,仍旧走不动道儿。看先锋剧对于我来说,就可以算是一件吃屎挑尖儿的事儿。另外还有旅游,中国的节假日是很可怕的:所有山都是肉山,所有海都是肉海。但我过去总是拿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非得爬到肉山的顶峰,一览众肉小——除了乱挤、听骂娘、看打架以外好像也没什么收获。
还好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说:在吃屎挑尖儿这件事上,鄙人并不是吃得最多的,也不是吃得最香的。有一次在中关村某“创业大厦”的咖啡馆里,和几个朋友喝茶,便碰到过一个“挑尖儿”的高手——这人当时正在给自己疯狂地打气,立志跳槽到某洋行,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买办。以下是其人证明自己“不是凡人”的论据:
1、从小上奥数,以后还准备让自己的孩子上奥数。
2、只穿美国上班族专用但在中国却很“高贵”的某服装品牌。
3、喝进口矿泉水,后来那水被传闻细菌超标。
4、为了买一辆价格为同类国产车两倍的进口车吃糠咽菜。
5、在楼市的珠穆朗玛峰买房子。
6、不只有英文名字,还有法文名字,但不会说法语……
我说:“没觉得您这样有多乐呵啊。”他说:“乐呵是一回事儿——人不能光为了乐呵活着吧?人总得有点儿追求......”
这是怎样一种在屎尖儿上曼舞的人生啊。我们中国人总是奋不顾身地去抢那个屎尖儿,但却从来没考虑过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吃屎。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部分“成功学”和“教育专家”嘴里的真理,与传销都是没有实质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