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巴厘岛甘美兰音乐家庭旅游自驾游自助游出国旅游巴厘岛攻略育儿 |
分类: 游记 |
乌布镇的一招一式
第二天,我们买了一本更加详尽的地图册,出发前仔细研究,规划出路线,目的地是乌布。根据旅游指南,从我们下榻的库塔到乌布之间,有好几处应该驻足的地方,是巴厘岛手工特色村落,分别精于石雕、金银、版画和木雕,还有一个大集市。
好像老天也在帮助我们一样,离开库塔没有多久,在等一个红绿灯的时候,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巴厘岛人,看见我们在车里对照地图,友好地跟我们打招呼,问我们去哪里。凑巧他家住在以金银首饰著称的柴庐克(Celuk),他带着我们一路过去,先在一个石雕朋友那里参观,然后去他姐姐开的银器首饰店看一看。他告诉我们他的名字叫马德,根据巴厘岛人取名的风俗,他在家里排行老二。
有了马德的帮助,我们去乌布的行程省却很多麻烦。因为我们计划将所有的购物安排在最后一天,就仅在石雕朋友家买了一只小石雕,在马德姐姐那里买了一只戒指,也给了憨厚的马德2万卢比亚小费。
摆满石雕的前院
中庭里安放着家族各个分支的祭坛,离镜头最近的雕像是印度教的象头神甘乃师
在乌布的主要行程是参观阿尔玛博物馆(ARMA,Agung Rai Museum of Art的缩写)。买票的时候问什么地方有嘎美兰演奏,售票处的工作人员热心地告诉我们,博物馆里边就有孩子排练。我们喜不自禁,赶紧往里走。离入口处不远,一只棚子里摆放了全套的嘎美兰乐器,丈夫走进去东敲敲、西碰碰,乐器很精美,只是都堆在一处,看起来不像是马上要给人弹奏的样子。
这个阿尔玛,不像是博物馆,倒更是一处浩瀚的园林。展览艺术品的地方只是两座不大的房子,剩余的空间都被园艺师尽情发挥了。卖纪念品的那座房子,很大的地方腾给两组孩子们排练舞蹈。一组男孩,一组女孩。排练场里摆放了几只嘎美兰乐器,但是我们等了很久,只见孩子们跟着老师和录音机里的嘎美兰音乐学跳舞,不见他们有要演练乐器的意图。观看孩子们排练舞蹈,倒也是十分享受的事情。尤其那几个比我儿子年纪还小的男孩子们,穿着纱笼,一招一式十分认真卖力,躯体灵活,表情丰富,好像在讲述一个很激烈的故事。
园林式的博物馆
孩子们是继承文化传统的主力军。右边这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排练之前一直在跟Sam扮鬼脸,排练起来却一丝不苟,一招一式都那么传神。
我们看了将近一个小时,因为还要赶路,只好离开,意犹未尽。冒雨赶到乌布集市时,已经到了他们下午关门的时间。我们沿着路一家一家的店铺看过去,猛然间听到嘎美兰音乐,孩子们兴奋地跑过去找,又激动地跑回来叫我,原来在一个大棚子里,有一班女乐手在演奏嘎美兰。虽然这是我们至今看到的人数最多的乐队,但无论是从乐器、还是乐手、甚至是音乐效果来讲,这还是缩减版的Gamelan Angklung,金属木琴是四音而不是十音的。她们看上去是那种游走乐队,乐器都比较小巧,便于携带。而且因为是在游客如云的景点集市里演奏,不免带有商业气息,让人听着不那么正宗似的。
Gamelan Angklung,金属木琴是四音的。
小知识:巴厘岛平民阶层的人通常只用四个名字:苇安、马德、袅蛮、克图特,分别意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从老五开始这四个名字又重新轮回一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