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巫艺术养育
小巫艺术养育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2
  • 关注人气:29,2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扬:未来是自己一个人的厨房

(2008-05-08 19:10:36)
标签:

杨扬

奥运火炬传递

奥运冠军

女子速滑冠军

杨扬访谈

体育

分类: 名人采访
 

杨扬:未来是自己一个人的厨房

原发《世界时装之苑》2002年5期

 

文:小巫

 

总听说谁谁得了世界冠军,回国后就被奖励豪宅名车以及现金若干,与国际接轨么,人家外国的冠军不都挺趁钱的嘛。所以一听说采访杨扬的地点叫做冬秀园,立刻认定那是北京市到处兴建的这园那苑之一,没准儿还是一座多层小别墅。

 

到了冬秀园才明白,敢情这是他们国家滑冰队的宿舍。从外边看,灰头土脸;进里边瞧,年久失修。楼梯不知道为什么盖的那么低,上边贴着“小心碰头”的提醒,我这小个子走在上边都感觉要低一下头,更别提身材高大的运动员了,估计得弯着腰。

 

杨扬的妈妈开的门,说杨扬训练去了。我先在她屋子里等文字编辑给我送采访机来,顺便打量一下世界冠军的住处。整个屋子也就10来平方米,包括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卫生间。一张单人床占去一半空间,还有柜子、书桌、茶几、椅子等等家具,都很旧,柜子的门都掉了。巴掌大的壁柜里塞得满满当当的衣服,其中比较醒目的是一件红色织锦中式棉袄。

 

一进屋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床头摆的一帧杨扬的艺术照片,旁边桌子上还摆了另外一帧。照片中的杨扬,美丽而性感。不知道的人,会误以为她是演员或者模特。屋子里的摆设十分凌乱,一处柜子里塞满大大小小的毛绒绒玩具动物,床上还坐着一只大狗熊。墙上挂了一些从瑞士、澳大利亚等地带回来的小纪念品;壁柜门上,美国当红小生George Clooney从一张2000年的年历上侧身看着人。屋子里唯一的奢侈物是一台长虹牌彩电和一架壁挂式空调。

 

仔细观察半天,才发现在一张桌子的一角,随便放着一只“1998年康威杯全国十佳运动员”的奖杯,另外一张桌子上有一只更小的奖杯,上边刻着德文,也不是什么国际大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屋子的主人最近5年以来,一直高踞世界短道速滑皇后的宝座。

 

这屋子的条件,和我的想象相差得太远了。

 

 

我们在宽敞的体育馆里找到了正在进行日常训练的杨扬。杨扬本人比照片清瘦,甚至给人一种单薄的感觉,眉眼淡淡的,很清秀。本来以为世界冠军的脑袋顶上都有熠熠发光的圣环,结果却仿佛看到邻家的女儿,和气、诚恳、可亲。只有在她跑步时,小腿上凸现的非同一般的肌肉,以及一边绕着场地跑二十多圈、一边和一起训练的队友随意地说说笑笑的态度,才能让人感到这个姑娘有着超乎常人的健硕体格。

 

杨扬说她每天都必须进行至少4、5个小时的训练,不然,如果因为各种活动和应酬而耽搁了几天,再练,就会很痛苦。“你们知道那种感觉吧?累的喘不上气来,难受得直想吐酸水。”杨扬一边做着舒缓动作,一边问我们。

 

我们两个都市虫子面面相觑,很惭愧地回答其实我们根本没有过那样的体验。运动员的生活,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相去甚远。她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体力、毅力和意志,也令我们感到遥不可及。她们每天从早到晚的安排,都很固定,并且要严格执行:定时起床、晨练、吃早饭、上午做基础训练、吃午饭、睡午觉、下午上冰训练、吃晚饭、晚上进行一些理疗、十点半必须准时睡觉。

 

要我们过这种军营式的生活,没几天就会发疯。杨扬说她们基本上没有业余生活的时间,周末有机会逛逛街,连静下心来看场电影、听场音乐会,都是奢望。“不过我们经常看你们的杂志。”杨扬说。“出国就看国外版的。可是我们领队却没听说过你们,我们笑死他了,说这么有名的杂志你居然不知道!”

 

本来也是,女孩子终归关心时尚。领队是男人,要操心更多的杂务,哪里会有闲心看时尚杂志呢?

 

回到杨扬宿舍,说起她们居住条件的清苦,杨扬却很不以为然。“这就算好的了,我们也没太多奢望,有个能睡觉的地方就行。”

 

难道对世界冠军就没有点儿特殊照顾?

 

“已经照顾我了,我是自己单独一间屋子。其他队员都是两个人一个房间,男队员是三个人一间。原来的住处,还不如这里。没有卫生间,也没有空调,夏天热死了。其实,我们国家队的条件是最好的。地方队的条件才叫差呢,食堂的伙食也不好,苍蝇乱飞。我们都是从那种条件走过来的。”

 

在谈话中,我们慢慢了解到,当了这么多年的世界冠军,领导也不是没有给杨扬提供过比其他队友更加优越的条件,但是被她自己放弃了,因为她不愿意在团队中显得过于特殊。这是多年的集体生活、初当冠军后高高在上的孤独感和委屈感,使得杨扬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要“放下自我,跟大家平等相处,活着才不累,也能取得好成绩。”毕竟短道速滑项目需要集体合作才能保证个人夺冠。“谁不想在生活中多得一些利益?但是我不愿意因小失大。”

 

杨扬经常提到她自己“想的比别人多”,也许这是其中一点。当世界冠军,除了比别人要多付出体力,更重要的是比别人多付出脑力。杨扬的成熟、稳健和大度,是她能够在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并且蝉联世界冠军所必需的心理素质。

 

我们的谈话不断被各种电话和人打断。造型师来检查杨扬的外貌和藏衣,杨扬热情地摊出来自己喜欢的服装,被批评过于暗淡朴素。造型师走后,杨扬特别不放心地问我们,“他会给我提供比较象样的衣服吗?我可不想象他那样打扮!”

 

我们突然记起来,造型师的模样是有点儿怪,头发在不同区域染了颜色,面部在不同部位生长了毛发。我们对这样的另类装扮已经熟视无睹了,但是杨扬每天接触的都是比较正统的人,大概对所谓的前卫还不太习惯。于是忙安慰杨扬,她的装扮肯定不会有问题。

 

这一点,又让我们窥见杨扬的天真。

 

 

杨扬出生于佳木斯市旁边的一个小县城,9岁喜欢上滑冰并且立即显现出非凡的天分,于是开始了长达18年的先业余后专业训练,也开始了长达18年的独立生活。11岁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搬到七台河市,住进体校,一星期回家一次。13岁进入黑龙江省体校,住在哈尔滨市,一年回家一次。

 

“那时候自己不觉得什么,现在再看见体校的小孩子们,觉得他们真小啊,真不该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太可怜了!”杨扬如此感慨。

 

其实进入省体校时,教练并不看好杨扬,她当时的基础素质比较差,排名倒数第一。但是一年后杨扬排到了第二名。15岁拿到全国冠军,这是中国滑冰史上时至今日最年轻的全国冠军。18岁满怀希望进军冬季奥运会,然而父亲因车祸突然去世,哀痛之外,自己给自己施加了过大的压力,造成过度疲劳,与奥运失之交臂。这是杨扬运动生涯中所经历的最惨重的一次打击,使得她十分灰心。以至于一年后作为年纪偏大的候补队员进入国家队时,她用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写完一篇日记,也就是说花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来下定决心在滑冰事业这条路上走下去。而且,一定要走到最前列。

 

杨扬没有辜负她自己。

 

“这次冬奥会回来,总有人问我,你拿冠军时,怎么脸上没有表情?怎么没有流眼泪?”杨扬说。“其实他们只看到这次冬奥会‘零的突破’的冠军,而没有想起来,我已经连续5年拿了40多个世界冠军了。我已经适应了当冠军的感觉,今后马上要适应的,是回到社会上的感觉。”

 

因为杨扬已经27岁,“我这个年龄都能排世界冠军。”因此这些天她更多考虑的,是自己退役以后的未来。“我最近比较迷茫。”杨扬坦率地承认。“要考虑自己运动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造成这种心理状态的原因,和中国运动员的特殊训练情况有很大关联。“国外的运动员和我们不同,他们虽然成绩不如我,但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杨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我没有跟随团队,而是自己到澳大利亚去玩儿,开开眼界。我的一个朋友是滑冰运动员,他在世界上也就排16、7名吧,但却完全是自己爱好。他的女朋友跟我说他疯了,他都30岁了,还要滑。当时他已经退役,在一家保险公司当白领,有一天在购物中心的电视上看到正在播放98年冬奥会,他站在那里就开始哭,对女朋友说我要拼命赚钱,然后明年我去滑冰。他们都是要自己掏腰包培训,自己花钱上场比赛。比如滑冰训练,他们是要买门票才能上冰场练习的。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看到他们滑冰,是出于真心热爱。我们虽然也喜欢,却有很多的被动因素,很少认真地思考我们到底是否在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到底自己是不是全身心地热爱滑冰。”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中国职业运动员到了退役的时候,都感觉比较难受:专业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全部,一旦离开,就感到无比失落。而且,十几年生活在集体环境中,所有的事情都被安排好,真该他们为自己拿主意时,倒又没了主意,不知何去何从。

 

杨扬在迷茫之中,却感到兴奋。“我其实挺盼望着退役后的生活的。”她说。这些年她也一直没有间断自己的修养。“作为国际滑联的运动员代表,每年都要出席三、四次国际会议。从一开始一句英语不会,到现在开会、写报告都没什么问题。出席了几次国际会议后,我也认识到,体育运动不单是竞赛,我们有好多事情可以做。”

 

杨扬说她不会离开体育这个领域,这是她的优势所在,她希望自己能够在一些国际体育组织里,“为中国的运动员创造一些外部环境,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

“梦想么,我也有。”杨扬的脸上露出一种神往。“有一年我去纽约州的Lake Placid,那里有一个滑冰训练馆,看到那里的设备、那里的环境,我简直羡慕极了。要是我们中国运动员也能有那样的训练场馆,就好了。”

 

 

谈到对自己家庭生活的期望,杨扬语出惊人:“我其实非常想做贤妻良母。”

 

男人会相信她吗?这样强壮的世界冠军,会不会令人生畏?

 

杨扬笑了,“我的朋友们会相信的。但是如果只是看见我在比赛场上那副样子的人,恐怕会觉得我太‘狠’了。我在赛场上和在赛场下,判若两人。赛场上的我比较感性,有时候赢了以后,无意识地做出一些动作来,事后看看都觉得不好意思,怎么那么‘狠’?但是赛场下的我,就比较理性,考虑问题比较多。”

 

也许正因为日常生活中对理性的要求过高,过于压抑自己的本性,到了赛场上才会流露出一些真实来?获胜是一种宣泄的理由。

 

杨扬说她的业余爱好是做饭。“而且我在厨房里,特别不喜欢别人搀和,就想关上门,一个人在里边做,做好了给大家吃。”

 

是啊,每天24小时生活在集体当中,和自己独处的时间少得可怜。所有的事情都要通过别人安排,自己当将军的机会如凤毛麟角。独自掌厨,对于杨扬来说,不失为一种心理理疗,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杨扬又说她以前还热爱女红,尤其织毛衣。“我都不用照样子织,自己设计一个式样,就那么织出来了。”

 

说话间,谈到她的背部有伤,我问她是否要坐在床上,她说不用,坐在椅子上,有靠背更好。忽然她看着我,问我是不是背有问题。

 

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坐姿有问题,忙坐正了说我是抱孩子累的,她说你往后坐坐,靠在墙上就好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已经手疾眼快地在我身后摆好了一只枕头和一床毯子,叫我往后靠靠。果然舒服。

 

杨扬回到我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一股母性的暖流柔和地温暖着我的后背。

 

问杨扬心目中理想的男性是什么样子,她说,“他应该成熟、幽默,对我的生活有所帮助,能够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以指点。”

 

后边这句话她说了两遍,我听着有些纳闷,就问杨扬她是不是经常迷茫?

 

杨扬斩钉截铁地说,不是的!

 

看来她对男性的期待,尚未脱离迄今为止对她生命最有影响的男人的影子:一是她的多才多艺而又英年早逝的父亲,是他排除人们对体校的偏见,鼓励杨扬追求自己的滑冰爱好,走出小县城,走向世界。二是她的几位男性教练,在训练场上严格地要求她,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再加上最近是杨扬的“迷茫”期,难怪她会这样说。

 

杨扬说社会上流行的偏见是,运动员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她不愿意自己也这么简单,所以知心的朋友们,都不是运动圈子里的。这也是杨扬与众不同的地方,她总是要求自己有更多的内涵,使生命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在她运动生涯结束时,能够自如地开始新的生活。

 

听说我有一个两岁的儿子,杨扬露出无比倾羡的表情,说,“你简直不知道,我是多么喜欢孩子,我真是好想要孩子。”问她想做什么样的母亲,她说,“我要是生孩子,就一定要准备好了,能够为他做出一切牺牲,甚至不要工作,也要在他生命的最初几年,陪伴他,好好养育他。”为了真正做到这一点,杨扬说她还要再多等几年再生孩子。

 

整个谈话中一直很平静的杨扬,说这一番话时,却做着十分夸张的手式来强调自己的观点,令我感到一些震动。仔细想想,也没什么可惊奇的。冬奥会的金牌,杨扬整整磨砺了8年。上届长野冬奥会输给韩国人,杨扬当时已经到了退役的年龄,却实在不甘心在遗憾中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于是又继续等了4年,厚积而发,一举夺魁。杨扬从来都要求自己做最好的,她也一直都是最好的。如果选择做母亲,她当然会全力以赴,做自己心目中认定的最好的母亲。

 

未来的生活,是杨扬自己一个人的厨房,任她做主,任她发挥。

 

 

(奥运圣火抵华,杨扬跑了第一棒,想起几年前这场采访,不禁翻出来爆料:)。当时因为文章太长,编辑仅取其一部分发表,此为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