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对于汉朝兴起与没落的个人眉批

(2015-04-20 11:02:49)
标签:

文化

汉室江山兴衰史

历史

现代对于汉朝兴起与没落的个人眉批

(台湾)cantatalee

   

        打从高中的历史课之后,就没再接触过关于秦朝与汉朝的资讯,顶多看看楚汉相争电视剧的片段,最有印象的当然是虞姬在项羽面前刎剑自杀,西楚霸王渡过四面楚歌的夜晚,第二天早上在汉军十面埋伏下,杀到乌江河畔,最后拒绝船夫逃回江东的建议后自尽,末路英雄的画面很凄美哀伤,但是Cindy一点也不了解项羽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明明他一路都是顺风顺水的。 


         看完魏得胜写的《汉室江山兴衰史》,有如被一桶冷水从头浇过,觉得自己应该是被正统历史与电视剧洗脑了,原来流氓出身的刘邦,少数优点是交上一群尽心辅佐的贤良下属,也能够听得进去荐纳忠言,采用善战的韩信,可是刘邦本人其实很好色(简直是猪哥),幸好还不至于误了大事,可是说他有担当,一点也没担当,只能说他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难怪会被魏得胜下"一不留神做了皇帝"标题,成为汉朝的开国史祖。 


        电视上饰演汉王刘邦的演员,都是一脸道貌岸然的威武样,广纳贤良,礼贤下士,靠着诸多幕僚用计与和将士用命,历经许多战役,推翻秦朝的暴政,最后在楚汉相争中赢得大好江山,慷慨激昂的剧情大多到此结束,难免会让观众觉得汉朝统一中国,无比光明磊落,大汉子民一定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可是看了此书,才晓得刘邦即位后,有了当皇帝的自觉,开始大杀异性功臣,(比较起来,宋高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够宽宏仁慈了!)一定先从功高震主的韩信下手(只能怪韩信自觉拥兵自重过于托大,否则就是身边没有提醒的幕僚,若是韩信想当皇帝造反成功,相信他也不会是个好皇帝?),连萧何为了保命,得去施行暴法迫害人民,衬托出汉高祖仁心治民的德政,刘邦因此就不会把可能动摇帝位的怀疑眼光放在萧何身上。 


        唉~~还是范蠡最聪明,了解“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真谛,知道越王勾践只能同甘苦,不能共患难,帮助越王复国后,带着西施翩然归隐去,否则就是要在皇帝还没怀疑到头上时,功臣死得早些(无论怎么死法-病死、假死、诈死),就会免于一场抄家灭族的厄运,还会收到皇帝假意惋惜不舍的圣旨,以及丰厚的赏赐追封谥号官位,庇荫后代子孙,或者是以身体不适或年纪太老的理由,请辞归田养老也行。 


        至于项羽呢?目光短浅又不太能容人与用人,任用的叔父-项伯,见钱眼开,几回帮刘邦说话求情,汉军能够实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也是托他的福,而项羽相信刘邦烧了栈道就熄了谋取天下的野心,只能说武人也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了吧!不过魏得胜对于刘邦与项羽对战种种差异对策的决胜点,点出关键是两人年纪与历练相差太多(三十岁v.s.五十四岁),觉得很赞同,姜是老得辣与老谋深算不是说假的。 


        个人觉得《汉室江山兴衰史》有点像是现代对于汉朝兴起与没落的个人眉批,作者略过大家知晓的历史典故,专挑细项里不同的观点陈述个人想法与论点,很有意思,若是对汉朝的历史有兴趣,却看不下硬梆梆的历史史书,先来瞧瞧《汉室江山兴衰史》,再回头研究汉朝一定是不同的观点与想法。 


(《作家生活志》2015年4月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