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明禅院

(2025-09-25 15:13:53)
标签:

崇州

大明寺

陆游

双楠

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调任蜀州通判。他于1173年春到达蜀州(今崇州市),数月后,他又调任嘉州(今乐山)通判;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陆游又调回蜀州任通判,任职一年后,于淳熙二年被免职。

陆游两任蜀州通判期间,他到过蜀州的天目寺、白塔院、翠围院、鹤鸣山、白鹤山等地,吟咏蜀州的诗篇多达100余篇,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蜀州美景的深深眷恋。1174年的一天,陆游造访了位于蜀州凤鸣山下的化成院。

大明禅院

只见寺院山环水抱,附临平原,左右护山卫傍,眼前亲山、朝山拱揖相迎,写下了《化成院》诗篇:“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缘坡忽入谷,蜿蜒苍龙蟠。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前山横一几,稻陂白漫漫。肥僧大腰腹,呀喘趋迎官。走疾不得语,坐定汗未乾。高人遗世事,跏趺穴蒲团。作此望尘态,岂如返巾冠。日落闻鹿鸣,感我平生欢。客游殊未已,芳岁行当阑。”诗存于《剑南诗稿》中。诗展现了化成院的地理环境及僧侣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孤塔摇空起,双楠当夏寒”一句,更是最早记载化成院孤塔和双楠的文献。

大明寺,始建于隋代大业初年(605年),隋炀帝赐敕“化成”后改称化成院。曾几毁几建,到了宋代,仍名化成院。明洪武年间,因朱元璋赐名“大明洪武”四字嵌于山门之上,即改“化成院”为“大明寺”。明朝末年,寺殿毁于战火。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建大明寺,此时隋帝御敕踪影全无,故重建山门两侧楹联曰“山寺已无隋帝敕,野人犹诵放翁诗”。

大明禅院

陆游《化成院》诗中提到的“孤塔”,已毁;而“双楠”,树龄超过1500年,胸围分别为4.11米和4.64米,树高16.6米和17.2米。过去,人们对双楠呵护有加。清知州李为刻碑晓喻僧众百姓保护双楠及周边山林。虽历经雷击等磨难,至今仍然枝繁叶茂。在20044月,大明寺双楠被评为“天府十大树王”之一。

大明禅院

我是冲着观赏陆游吟咏过的双楠,而在一个仲秋的雨后,来到大明寺的。

车可以开到寺旁的。不过从崇州网红路---重庆路,左转进入凤鸣村的道路后,公路就开始变窄和上山。近寺还有两公里时,就只能允许一辆小车通行了。及只有一公里时,公路就扎进茂密的竹树林中。雨后的竹树,更显得翠绿欲滴,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宛如镶嵌在翡翠中的明珠,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那时沿途村民屋旁栽种的金桂、银桂树所散发的。

大明禅院大明禅院大明禅院大明禅院大明禅院大明禅院大明禅院大明禅院

    停车处,有几株银桂树,树干上有一层苔藓,树下,铺满被雨水打下的桂花,像雪一样。穿过两处房子间,就见到矗立在大明寺山门后的双楠了。树干粗壮,枝丫繁茂,阴翳一片,被雷击的树干,也进行了仿真处理。山门屋檐处和树枝上,挂满藤萝,摇曳着绿意,蔓延成一幅唯美的禅意画卷。树下立着陆游《化成院》诗的清同治九年的石碑和“护双楠碑说明”的木牌。

大明禅院

山门前,是两级陡峭的石级。也许因为这里没有僧侣,没有香烛,来此的香客、游客比较少,红砂石级上长满了杂草。再往下走,就是上山进入大明寺的小路(距离山门有200多米)。站在山门前眺望,茂密的山林,浓荫蔽日的,遮掩了视线,只能听到鸟鸣和山涧的响声。

大明禅院

山门是楼阁式三开间的两层木结构建筑。山门两侧木板上有山水图画,年代的久远,已经有点漫漶不清了。

山门对面是“大明禅院”室。里面有十八罗汉的木雕群像,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工艺精湛。

大明禅院大明禅院大明禅院大明禅院

    寺庙后面是树林茂密的大山。

我来到时,只有两位游客,在双楠处逛着。后来,又从山路上,来了两位游客,他们在寺里没有游览多久,就离开了。我在这里,游遍了所有的室内和花园,离开时,已没有一位游客了。寺里有喝茶的地方,因为没有游客,服务员无聊地在屋子里,玩弄着手机,刷着视频。

当地有一家企业,准备依托陆游诗及双楠,将这里打造成集禅茶馆、香斋、讲堂、心舍、心坊等项目的“禅意山水、盆景园林”的旅游度假区,不知何故,项目进展十分缓慢。

我以为,将大明寺建设成具有“禅意山水”风格的旅游度假区,是深得大明寺风景之韵味的。

但愿这个项目能够尽快建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古寺兴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