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长顺

标签:
重走长征路贵州黔南州长顺红军标语纪念馆 |
1935年4月10日至13日,中央红军长征转战长顺的威远、改尧、广顺、长寨、种获、新寨、摆所、摆塘、营盘等14个乡镇,112个自然村寨,穿越大半个县境。红军所到之处,宣传革命真理,传播了革命火种。
红军长征在长顺的行军路线是:鸟落关(惠水)---威远镇---格镇---沙坑---生联村---种获乡---猛坑---往象寨---摆帮---班麻---麦告---坝羊乡(紫云)。
红军长征在长顺留下的遗迹、遗址及纪念馆有:种获乡生联村的“长顺红军标语纪念馆”、长寨街道永增村的长征步道、长顺铁厂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遗址(1935年4月12日召开)、营盘乡革命烈士吴学礼办报遗址(他创办的《大众报》,是黔南最早的进步报刊;这里,曾是红军长征时驻扎过的地方,在松港村几面斑驳的民房墙壁上,当年红军书写的大红标语至今依稀可辨)、白云山镇的红军坟等。
我从惠水来到威远镇的永增村,报道中这里建了长征步道,但到了村口,却没有长征步道的标识标牌,只有潮井旅游景区。这个景区,包含了潮井间歇泉、潮井湿地公园、神泉驿站、画家村、婚庆广场、水上乐园等景点,进入景区,是要购票的。在长顺县城通往各乡镇的公路上,也没有长征的“只言片语”。
到生联村红军标语纪念馆。在种获乡场镇上,有“长顺红军标语纪念馆”的指示牌,而在生联村的路口,也有指示牌。红军标语纪念馆,以红军长征时红军机关驻留的旧址为主体,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保护,通过实物、图片、文献等集中展现了中央红军主力经过长顺县,红军部队留下的宣传标语和军民鱼水深情的事迹。这个纪念馆,好像是全国唯一的红军标语专题纪念馆吧?
来到村旁的红军标语纪念馆,只见几栋老房子用栅栏围着,门紧锁。见门上有看护人的手机号码,与之联系后不久,一会儿就来了。是一位老人,他负责纪念馆的日常看护、管理、清洁等事务。进去参观了一下。不仅有红军在长顺留下的标语图片,还在房屋墙上及后面的围墙上,复原了红军书写的标语。还有红军实物的展示。问老人前来参观的人多不多,回答说有,但不是很多,除非节日,单位组织的人来得多;问了一下他看护这个纪念馆,有没有报酬,他回答有,不多,主要还是尽义务,我们离开时,象征性的给了他20元(实在有点不好意思,手中没有现金);还问了一下村民的农业生产及收入情况,他答,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生姜之类农作物,稻谷每户收获几千万把斤,每户年收入有1万多元。而据报道,烤烟和蔬菜是生联村的两大支撑产业。在2020年7月,村里组建了鹏程富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全村土地、林业等资源,吸引全村2355名群众入股。整合各类帮扶资金46万元,首批还发展种兔养殖520只,每年可增收20余万元,生联村迈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
长顺,位于贵州中部,黔南州西部。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苗岭分水岭横亘北部地区。石林、洞穴、暗河、漏斗广布,素有“沉积岩王国”之称。地势北高南低,中间高,东西两边低。长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15.7°C之间,是养生度假的天堂。境内有白云山、杜鹃湖、中华银杏王、潮井间歇泉、广顺州府等自然人文景观,适宜发展乡村旅游。
近年来。长顺围绕“全州乡村休闲旅游基地”目标,重点以“一山”(白云山)、“一湖”(杜鹃湖)、“一树”(中华银杏王)、“一井”(潮井)、“一府”(广顺州府)为主,打造乡村旅游之地,养生度假之城。2023年,长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21亿元,在黔南州12县市中排名第10,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5825元;202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亿元,在黔南州排名降至第11。
二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上,要主动将红色资源,融合在乡村产业发展中,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