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花溪

标签:
重走长征路贵州花溪青岩兵临贵阳 |
1935年红军长征时,在花溪佯攻贵阳。红军在花溪活动6天,转战200余里,经过6个乡镇50余个大小村寨,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三次战斗。毛泽东等领导人在青岩神运“佯攻贵阳”妙计,几万红军向北佯攻贵阳,却往南经定番(今惠水),转长寨和广顺(今长顺),往云南赶路程。
4月8日,中央红军主力分三路先后进入花溪,途经青岩、黔陶、高坡等乡镇;4月9日,红三军团占领青岩城,在城东面的涟江河边建指挥所;4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进入青岩城到涟江河边的战斗指挥所;4月14日,红军全部离开花溪。
红军在青岩期间,开展了“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的宣传及政治主张,严明的军纪,唤醒了民众,革命的火种在青岩燃烧起来。
红军长征在花溪的行军线路是:倪儿关(龙里)---高坡村---街上村---骑龙村---青岩---长田(惠水)。
红军长征在花溪留下的遗迹遗址及陈列馆有:青岩涟江河战斗指挥所、青岩狮子山阻击战遗址、翁西关战斗遗址、红军标语、高坡红军居住地、兵临贵阳陈列馆(分为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调虎离山袭金沙三个展厅,以中央红军长征兵临贵阳的历史史实为背景,以“佯攻贵阳,转兵北上”的经典战役为核心,全面展示了中央红军南渡乌江到巧渡金沙江期间的光辉历程;专题展示了红二、六军团“佯攻贵阳、调虎离山、西进黔大毕”的伟大史实)等。
花溪区在高坡建设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兵临贵阳核心展示园,由红军居住地、红军牺牲地、红军标语、青岩作战指挥所、青岩狮子山阻击战遗址、翁西关战斗遗址、红军长征步道等遗址、遗迹和兵临贵阳陈列馆组成。而长征步道,途经青岩、黔陶、高坡,全长25公里,分为水面、村庄、田埂、土石、草地、水渠、驿道、松林等8种类型,其线路是:高坡红军牺牲地---谷蒙水库---拥军坟---高坡红军居住地---高坡红军标语---六方井---田埂步道---新安村落---石门段---松林坡古道段---兵临贵阳陈列馆。
花溪的红军长征路,我是从龙里先到青岩,第二天才走的高坡等地。
青岩古镇现在是一个旅游景区了,要收取门票。古镇还可以值得参观游览的是一些背街和几处名人故居、寺庙,这里都是青石板路、青石条(块)垒的墙。由于完全的商业化(多旅游商店、少数民族服饰商店及卤猪脚、花溪牛肉粉等餐饮店),旅拍基地,古镇的味道很少了。
过马场,见左侧公路边有红军餐厅,以为是餐饮店,因是上午,还未到用餐时间,没有停留,这一错过,就错过了“兵临贵阳陈列馆”的参观(这是到了高坡红军长征体验园,一工作人员告诉我的,因为导航里没有这处,公路边的也没有指示牌,更没有红军长征步道的图示标志)。
来到石门村山坡上,拍下面的村落,梯田里的稻谷开始成熟,景致别样。
到高坡乡,在民族中学大门口,有高坡红军标语等右转指示牌,但我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去的路。问门卫室一位值守的人,说这里去有1公里。到了镇上,也没有找到。继续往前走,出了镇,才见到红色街上村的牌子。旁边几栋老屋,分别是村史馆、非遗馆、红村超市等,要么大门紧闭,要么虚掩着,没有游客,也没有工作人员。村上有长征路,村民告诉我,进去是红军居住过的地方,但路太窄,小车过不去,我们没有参观。再往前走,出了村子,一处河道旁,就是长征文化公园体验园了。
据报道,花溪区坚持把革命遗址保护好,把红色文化挖掘好,用好红色资源,着力推动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通过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并收到一定成效。如高坡乡大洪村,长征步道建成后,有32户村民开办了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引入果蔬基地和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带动村民就近务工1.8万人次,务工增收18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逾20万元;黔陶乡打造了万亩香葱基地,成为贵阳市最大的香葱种植基地,组建了合作社,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统一营销方式转变,逐步形成了地方产品优势。
花溪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虽然起了步,但后续的管理、营运、对外宣传、与乡村振兴结合上,还需要继续努力。目前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是建设了,如何带动沿线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将红色资源融合在乡村产业发展上,尤其是乡村旅游上,还缺少具体的操作办法,所以呈现出来的,就是红色资源是红色资源,乡村旅游是乡村旅游,两不交集,互不见面的景象。
花溪是贵阳市的一个区,应该是一个近郊区。位于黔中腹地,云贵高原东斜坡和苗岭山脉中段,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以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孔学堂、花溪公园、天河潭、青岩古镇、苗乡高坡最为有名。目前,百庄黔陶成为贵州乡村旅居样板,黔陶乡、西街村、街上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拥有5A景区1个,4A景区2个,3A景区5个,中国传统村落2个。
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俗。有正月间的高坡杉坪苗族的“跳洞”、甲定村的芦笙歌舞会、苗族的跳花场等,布依族的联欢会、地戏、歌会等;苗族的斗牛大赛、猴鼓舞,苗族布依族的刺绣、竹编、服饰、头饰制作工艺、唢呐音乐类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花溪的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最著名的有花溪牛肉粉、青岩卤猪脚、鸡辣椒、糕粑稀饭、米豆腐、刺梨糯米酒等。
2024年,花溪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0.09亿元,总量稳居全省区县第四,贵阳全市第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63元;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088.5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6亿元。成绩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