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

(2024-09-20 10:33:19)
标签:

重走长征路

甘肃

武山

红军长征经过武山:

1935925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由漳县新寺镇,进入马力镇包家柯寨一带,到19361011日,红二方面军离开榆盘进入通渭的一年多时间里,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先后经过现在的马力、鸳鸯、榆盘、高楼、桦林、山丹、滩歌、龙台、四门、沿安、杨河、温泉、洛门、龙泉、咀头等15个乡镇。

中央红军陕甘支队行军路线是:新寺(漳县)---包家柯寨苗丰杨坪---王家门---付家门---丁家门---鸳鸯镇---费家山---苏家村---七家岘---榆盘镇---下堡东---榜罗镇(通渭),时间是1935925日至27日,3天。

1936823日,红四方面军31军进入武山,转战50多天。

1936108日,红二方面军左路纵队从礼县翻越分水岭进入武山的草川,经谢家庄、双碌碡、包家庄、李子沟、马皇寺、中坝、温泉、洛门,过渭河进入甘谷礼辛,1011日,从礼辛向西经武山榆盘进入通渭境内。行程约3—4天。

在武山,红军长征留下的遗迹或纪念性质的有费家山毛泽东宿营地旧址、武山苏维埃政府旧址、丁门村红军宿营地、强渡渭河纪念碑等。

我从漳县新寺镇过龙川河,沿着武漳公路,向鸳鸯镇进发。

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

    路过马力镇杨坪村的木梯寺,驱车来到寺门前。寺相传古时无路可入,在峭壁上架设数丈木梯,才能攀登入寺。寺内石窟初建于汉,至唐历代经营,有“十殿九洞二砖塔”,塑像多为石胎泥塑,内容广,取材丰富,雕饰多变,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石窟均建在山的半腰处,岩石坚硬,山上只有稀疏的松树、槐树之类。这里已是景区,需要购票进入。从景区大门到石窟参观点,需要爬两个小时的山,而且唐宋石窟不对外开放,我只好放弃。站在门前的平台上,可以俯瞰龙川河新寺至马力段的景致,河谷上是沃野的平整,葱郁的树木掩映着村镇。

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

    沿途经过王家门、丁门村,都没有红军长征歇脚、宿营的标识,无法寻访。继续前行到鸳鸯镇,在渭河边鸳鸯村才有“中央红军强渡渭河”的纪念碑。纪念碑建于2006年,不过现在这里正在打围施工,建设“鸳鸯红色文化小镇”。从立在路边的规划图上看,有纪念广场、红军庙历史遗迹游览区、土堡子军事拓展体验区等,写这篇博文时,查询武山政府网站,“鸳鸯红色文化小镇”,包含有一个核心(红军长征主题公园)、两条线路(一、四方面军长征路)、六个节点(费家山毛泽东宿营地旧址、费家山红军堡军事拓展基地、红军小学、强渡渭河纪念碑、武山苏维埃政府旧址、丁门村红军宿营地)的项目。此时的渭河,河床虽然宽阔,但河水流量不大,未有奔腾汹涌的气势,一座大桥,连接南北两岸,码头不复存在,亦没有红军长征渡河之处的标识。

对于这个红色文化小镇,我在想,为啥不叫“武山红军长征小镇”呢?这样不仅符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要求,而且突出了红军长征经过了这里。同时,这个小镇建设内容上,还遗忘了一个很重要的项目,那就是“渭河”。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说到渭河,马上联想到陕西的关中和西安。既然渭河知名度很高,红军长征强渡的渭河,又在武山境内,凭啥武山不在“红军强渡渭河”事件上,广泛宣传,借以扩大影响呢?最起码,在途经武山、鸳鸯的高速公路、国省道上,要有“红军强渡渭河”的标牌标识;并疏浚渭河鸳鸯段的河道,恢复设置长征时的渭河码头,供游客游览与凭吊。

要导航到费家山毛泽东宿营地旧址,没有,只有费山村;公路边也没有去费家山或费山村的指示牌,只好导航到费山村看看再说。

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
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

   310国道穿过陇海铁路隧道,公路就开始上山(其实不是山,应该是黄土高坡)。公路窄,只能容许一辆小车通过,好在路面已是水泥铺,隔一段有错车处,几乎没有车辆通过,很快就到了。这里的土地好像比较贫瘠,地里也难得见到粗壮的农作物。在村子里,问一老妇人,这里的庄稼都有啥,她说就土豆、玉米之类。

村委会旁的土路上,立着一个木柱门楼,上面有一面党旗和“红军村”三个大字。村委会前的一块平地上,正在建设毛泽东宿营地(他住过的房子,已经荒废),现在按当时的原样重新复建,还在内部装修;旁边有毛泽东诗词墙、毛泽东在费家山的故事、红军超市、红军塑像、农家乐等;周边的农舍,进行了统一的粉饰,倒还整洁。我到来时,村子里只见到一位农妇,几个正在修建的工人,就连村委会里,也是大门紧闭。

中央红军陕甘支队途经武山的乡镇,除了漳县新寺到鸳鸯镇这一段,因是沿着榜沙河,有武漳公路贯通,鸳鸯镇也有高速、国道穿过,交通便捷外,其余的路段,从鸳鸯镇到费家山,再到榆盘镇,就没有交通干道相连,只有县乡道,而且又在黄土高原中穿行,路窄弯道多,交通是不便捷的(费山村到榆盘镇,只有26公里,行车时间要50分钟)。我在想,武山何不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机遇,将鸳鸯至榆盘这一段,作为红军长征路,进行规划、建设,与草滩高山旅游景区、水帘洞景区相结合,成为一段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于一体,可徒步、骑行、自驾、露营等的环武山北部旅游观光路呢。

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重走长征路甘肃段之武山

    武山,史称宁远,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水河畔,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西汉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南路通道的必经之地,亦是中西经济文化汇合的要塞。因其境内鸳鸯玉矿产丰富,用其雕刻的夜光杯久负盛名,为“陇上玉器之乡”,有属低硫高酮负碳酸,含天然氡因子的温泉,被誉为“西北第一泉”而物产丰富;因山川秀美、风景各异,“崇文尚武侠义情,善酒好讼坦诚心”,历史上和现当代英雄豪杰辈出而被称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36处,水帘洞、木梯寺、狼叫屲、圣寿寺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稍寺通高42.3米的摩崖浮雕大佛,为世界最大的摩崖浮雕,旋鼓列入国家非遗名录,有“宁远古堡”存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祈福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乡贤文化、古堡文化等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然而,纵然物产丰富、文化璀璨,不得不说,武山在把这些优势资源,转化成产业优势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3年,武山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19亿元,在天水市7个区县中,排名第5;累计接待游客4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84亿元,人均消费只有414元,低于全国国内旅游人均消费的500—1500元的水平,就连远在唐朝就很有名气的夜光杯,在武山一些旅游景点、城市里的商店里,都难见踪影,更不可能被游客购买了。

武山如何将众多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中的产业优势,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结合,也许会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出来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