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明:周一操作策略
(2009-05-10 08:24:12)
标签:
股票 |
徐小明:周一操作策略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担心调整VS不敢减仓:基金操作面临两难》,写的是基金经理们在本周沪指创下A股市场本轮反弹新高,令基金对市场短期调整的担心又加一分,尽管对后市走势判断较为谨慎,基金经理却又不敢轻易减仓。
很显然,逼空式的行情起到作用了,至少有部分基金经理们看空但不敢做空。那他们为什么不敢做空呢?我们做一种假设,假如某基金经理现在彻底做空了,仓位降到最底线。如果大盘跌,他将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基金投资人的利益。如果大盘涨,他将失去帮投资人盈利的机会。如果衡量一下风险和收益,在连续上涨的今天,当然保住利益的胜算更大。但为什么基金经理不敢做空呢?原因是:行业标准。
这个行业标准里相当重要的一条就是“抱团取暖”,比如说,如果绝大多数的基金在做多,你如果做空。如果行情涨了,你就要承担“个人主义错误”。反过来,如果绝大多数基金都在做多,你也做多。即便行情跌了,“犯错的又不是我自己”,没有偏出平均水平则成了基金经理的“护身符”。业绩不一定领先,但“经理位子”却能做牢。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即担心调整又不敢减仓了。
绝大数基金经理是明白,因“抱团取暖”形成的价格联盟,会随着价格的大幅上升终将告一段落。在局部牛市里形成的利润,熊市大部分会吐回去,08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基金经理对于仓位选择不偏离行业标准,把主要精力放在个股研究的整体策略还是不会变的。
而做为普通的投资者,如果跟着基金公司走,那就错了。因为在扬短避长。
无论从消息来源、政策解读、个股调研、投资组合,普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相差的距离很大,不具备可比性,更别说可竞争性了。但机构投资者也有他们的短处:资金规模大只能分散投资以控制流动性;还有上面说的行业标准,即便看空也不敢大幅减仓。
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自己能做自己的主,至少这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