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商、周时期的玉器加工工艺流程(转载)

(2010-09-26 19:12:46)
标签:

玉器

新石器时代

二里头遗址

进行

宋体

文化

分类: 玉器鉴赏

    夏、商、周时期的玉器加工技术,较新石器时代有了很大进步。主要原因是金属工具的使用。玉器加工,除了石质工具之外还使用了金属工具。
   
这一时期的玉器加工属于金石工具并用期,旦金属工具逐步取代石质工具。一些作品上留有金属工具痕迹的同时往往还残存着使用石质工具的痕迹。这一时期制玉中的主要工序特点如下。
   
开料、切割;开料、切割是采集到矿石后进行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对玉料进行线切割的技术。从切割略上看使用的线绳较粗。切割方向不甚固定属于用手玉线弓子铅料。但陕西龙山文化玉器的开片技术却不同。从玉刀、下琼上遗留的直线形切痕上看,可能使用了博形刀具,加水、加沙用片切割的方法锯料。商代玉器中出现了很多薄片形作品这些作品体形较大厚度很小,表面又很平整,主要表现在玉党、玉璧等礼器上。这些玉器的开片说明加工时使用了金属线,因为生物制品的线绳不耐磨,用细线则不能进行较大直径的切割,而没有较细的线绳则不能开出较薄的玉片。从作品表面的平整程度看,开片是在玉料固定及切割线路固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是使用简单的切割机械进行的。
      
钻孔:夏、商、周时期玉器的钻孔方式,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现象。一些孔径较大的作品如珠、箍等,孔洞制造得非常玉整,河南怄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箍键部非常薄。江西新干大洋洲遗址出土的商代玉珠也呈薄璧状。很多现象表明,夏、商、周治玉的钻孔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玉器上的孔是用金属钻或金属实心钻钻成的。管钻琢出的孔孔径变化不大,管璧平直。金属安心钻琢出的孔一端孔径略大,另一端孔径变小,这类小孔,非金属钻头不能琢出。夏、商、周时期很多玉器的孔们仍保留着新石器时代玉器孔洞的特点,尤其是用来穿绳系相或悬
的孔,孔径变化大一端呈喇叭形,可能是用木质或石质律形器钻出的。
      镂空:夏、商、周玉器中很少见有镂空作品。尤其是夏、商两代的玉器,仅有少量的片状器或简状器上带有空洞。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商代玉器琢纹技米的发达倏带有纹饰的玉器成为时尚,饰纹玉较透空玉件更受人喜爱。
饰纹:夏、商、周时期玉器纹饰的加工采用了金属防具,纹饰一般为阴线、较浅,很少出现用平面减地的方法制成的凸线线条。
     
边饰:边怖主要出现在夏、商玉器中,主要表现为对器物边缘进行加工,使其形成复杂的凹凸形状。商代玉器边饰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凹凸形的装饰边带,呈三祀连续图案状,既用于某些平面形状的玉礼器,玉动物的边缘,也用于某些立体玉雕动物的脊背。另一种是动物形玉件的边缘或表面随所琢玉件的动物造型进行边缘变化。据分析,一些商代玉器的边饰是用非金佩陀具琢出,防轮略大。
 

    新石器时代晚期,发祥于北方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和发祥于南方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等,共同构成了原始社会晚期中国玉器制造的高潮。
  处于奴隶制社会初期及鼎盛期的夏及商朝,由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青铜制工具的使用,形成了中国文明史上玉器制造的又一高潮。夏商玉器,就玉材的选择而言,略有不同,而形制、纹饰、砣玉方法等则大同小异,本文将这两个朝代一并讨论。
夏商玉器的材质

  夏商玉器的选料,除包括新石器诸文化已见的主要玉料如蛇纹石等外,经科学验测证实已大量用新疆一带产的昆仑玉(透闪石)及少量用河南南阳地区的“独山玉”。如1976年发掘的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就有大量新疆昆仑山产玉料。关于古代先秦西周使用昆仑山产玉料的情况,不仅有大量的出土实物为证,而且史书记载的周穆王在昆仑山瑶池会见西王母的神话传说,也称其在该地看到玉山,可以佐证。

夏商玉器的品种
  夏商告别了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这对玉器的制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包括两方面:一,由于广泛使用青铜器为砣玉工具,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使得比前期复杂的玉器得以方便制造;二,由于夏商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发展极为迅速,也给处于同一时代的玉器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事实证明,除了因器形体积较大的青铜器,玉器无法效仿外,较小器形的青铜器及其纹饰,往往就有相应的玉器。可以说,由于青铜器和玉器的相互促进,加速了它们各自的发展。
  夏商玉器的品种较多,这一时期又发展了诸多新品种,作为工具和武器的实用性玉器已渐少,而转以祭祀、佩玩或仪仗用器为主,如礼仪用的玉斧、玉铲、玉刀、玉钺、玉戚、玉戈;礼器中的璧、琮、璜;作为头饰的笄、发箍及手饰的玉镯;生活用器皿的盘、簋等。特别是佩饰,品种极为丰富,如写实动物中的鱼虫类、禽鸟类、兽畜类,神异动物类的怪鸟、怪兽、龙以及神人鬼怪器等。

夏商玉器的纹饰及工艺特点
  夏商玉器之纹饰丰富多彩。其中从夏代开始发现的双阴线砣纹极具特点(图1),其线刚直有力,转角处接头硬朗,有时甚至接不上或重叠,力度极强;夏商双钩“臣”字目纹,为首创(图2),其后若干朝代皆因袭之。特别是夏商广泛采用的神人面或神兽面纹,系源于新石器晚期文化的神人神兽面纹发展而成,有饕餮纹、牛面纹、羊面纹等,几乎相近的上述纹饰也出现在同期的青铜器中,可见各种工艺品的相互影响。由于青铜制工具的广泛应用,夏商玉器的打孔较前期有大的改进,除因袭前期的对穿孔外,还有从单方向打孔及在穿孔完成后又修整抛光的较为规范的圆孔(图3)。其双面打孔的喇叭形较之前期不甚明显,但仍呈喇叭形或漏斗形。夏商玉器在制作技艺方面,亦有重要的突破,如用不同玉料上的颜色创作出“俏色”(图4),在镂雕玉器基础上发明活环套练技法(图4、图5)及用金属砣子带动解玉沙琢磨玉器纹图等。

   一、西周玉器的重要考古 发现及其用料和制作简况
  周王朝建立初期,史学上称为西周。其时中国奴隶社会已进入第三王朝,都城在今陕西地区,名镐京,与此同时又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建为东都。
  西周专门制作并供王室贵族享用的玉器,已进入自殷商起的第二个高峰的后期,并取得了新的成就,制作出一大批精美佳作。其中近年来各处墓葬发掘物令人瞩目,重要的玉器出土地有陕西省宝鸡市的强国墓地,浚县辛村墓地,平顶山应县墓地,三门峡虢国墓地,山西省曲沃北赵晋侯墓地,北京市房山黄土坡燕国墓地等。此外,自山东等地亦有零星发现。上述墓地、遗址和一部分早年出土,但出土时间和年代不详。从传世玉器情况看,西周玉器有如下一些基本情况:所用的玉料较前期略讲究质地美,所见大多用新疆产昆仑系玉和少量用辽宁产的岫玉。西周玉器的制作,除大量用最坚硬的昆仑山玉料所表现、所用工具较前期先进和琢玉技艺大大提高外,在其他方面则与殷商时期基本相似。

二、西周玉器的品种及其变化
  西周玉器的最大变化,是表现在玉器品种上。新石器时期至商代盛行的实用或不实用的玉制工具,至此时已逐渐消失;仿实战武器而作的玉制仪仗器中,玉刀、玉戚等至少在中原地区已不能见到;玉戈、玉戚已步入衰亡期,具体表现是不仅数量不多,且器形也向小型化发展,大多从以往数十厘米长减缩至10厘米长左右,其用途也变为象征性的,主要作珍宝和财产品收藏;礼器中的玉琮,在西周王室所在地,特别是今陕西省周原一带,有大批发现,玉璧多已趋向小型化,玉璜、玉琥(即写实的玉虎型器)突然增多,玉圭首次在玉器群体中出现,玉璋则仍未见实物;此期的玉佩,一个重大的变化是突破以往多为单个为佩的习惯,而向成组并有一定规格及组佩方向发展。其形式多由若干件玉璜和甚多不同质色的管珠等成组串缀而成,佩挂在胸前至腿足,给人一种光彩夺目和富丽堂皇的新鲜感。此外,以兽面为本摹作的嵌饰品和专供死者陪葬用的缀玉覆面(又名玉面罩)首次出现也给人深刻印象。

 此时玉制人神器,除少量的整形直立式写实人器外,尚见众多形作蹲地式,通体有若干龙或作某部器官或作佩饰穿戴,呈侧身侧视或个别呈正视状的人龙复合形器。其制奇特,极富时代感。玉制写实性动物形器,虽数量极可观,但品种较殷商时期为少,即由殷商期的数十余种减至十余种,常见有牛、羊、猪、兔、鸟、虎、鹿、龟、蝉、蚕、鱼、螳螂等。非写实性的神鸟神兽,新石器时期开始出现的凤,经夏商一度中断后,复又出现,且突然多起来。此期的凤形作头顶有棒槌式高冠呈直立或向前倾弯,鹰勾嘴,圆目,尾从背侧上翘至头顶。龙之形亦有很大的发展变化,除一部分保留殷商间瓶形角和双足龙外,还新出现了两龙或多条龙相互交接盘结式和口吐长舌的无足龙。这些神鸟神兽的突然增多和更加变态神秘,说明当时的人们从早期崇奉自然和写实动物为主转向崇奉神灵为主。

三、 西周玉器的创新与发展
  西周时除保留众多的传统玉器品类外,亦出现一些新兴的玉器品种,主要的有成组佩玉器和专供死者埋葬用的玉面罩。

  玉面罩,是由近似人面部五官形式的若干件玉器按人体面部大小形态缝缀在布料上,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是专门而作,有的似用其它玉器改作或合并而成,每套中的各件数量不等,各呈扁平形,边角有穿孔供缝缀用,使用时凡有饰纹部分皆朝死者面部。 成组佩玉,因能发出美的玉声和控制人按一定规律移动的步伐,固又名叮当、节步和步摇,从今所知的出土遗物看,已发现
10余套件,所有者皆王侯贵族。他的用途含义,除上述作节步外,尚有表示等级高上、崇德,示君子光明正大人品及美化服饰行装用等。
  西周时亦发现一些以往不多见的玉器,常见的有玉兽面、玉圭、玉束帛形器等。其中玉圭的新出现尤引人注意,形作扁平尖首无刃状,与文献记述中的圭形之说相合。还必须指出,青铜明稳重,
字的出现亦在西周,因此,把这种玉器的最早历史定位在西周是不成问题的,也说明以往把西周以前首端有刃的玉、石斧定名为圭,并将其始创年代定在新石器时期是不妥的。四、 西周玉器的 纹饰及其特点
  西周玉器大多有纹饰和图案。综观其饰纹,颇具特色并与前后各期略有所别的,共有二式:一是纹饰相对简化,具体表现是在一件玉器上往往以数道阴线表示所需的主要纹图,有
画龙点睛的特殊美感和效果,所谓简洁典雅者即指此;二是纹饰繁密布局式,其特点是凡要表现人物或象生时,其眉发、羽毛和足爪等,无不形象具体,一丝不苟,形如举物很近之处视物体的感觉(图9)。
  西周玉器上饰纹的另一特点,是表示上述简繁两式,接目一看有如殷商期相似,既有单阴线,亦有双钩两种,但细加审视,其刻纹的表现手法是有差别的。如单阴线,多用斜砣琢饰,线条两侧深浅不同且呈坡状,形同斜刀剖刻而成
。若为双钩线,其双线粗细不等,细者如商代相似,似用直立刀刻成,两边无深浅之感,而粗者,形如上述单阴线表现法,亦用斜砣琢饰。
西周玉器上的人身或象生器的眼睛,形式与商代特别是殷商时相似,亦惯用
字目,唯此器的字目与目纹的两侧眼角,有一段延长线纹(图11)。此外,西周玉器饰纹,多以龙纹凤纹或人神纹为主,讲究纹饰的神秘威严,抽象变形和线条流畅等艺术效果。
  西周玉器,在俏色方面也较殷商有了新的突破,如这里选入的一件玉鱼鹰鲫鱼器
,不仅在一块玉料上饰作两种动物方面很新颖,而且是用一块玉料的两种不同颜色造就两物,且生动逼真,恰到好处,令人叫绝。

 

/周南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